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古蔺:生态养石蛙 致富新路子
2022年01月13日 20:5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3日电 (钟旭娟 张塘)“今年的石蛙长势很不错,是个丰收年。”1月13日早饭过后,冒着绵绵细雨,周海鸥走进泸州市古蔺县彰德街道宝灵村后的石蛙生态养殖基地,看着大石板下蹦蹦跳跳的石蛙,脸上露出了笑容。

周海鸥养的石蛙。
周海鸥养的石蛙。

  宝灵村处于大山深处,群山叠翠,草深林密,景色秀丽。但因为在大山深处,交通、信息不畅,村里产业基础薄弱。2019年,经常在外经商的“80”后小伙周海鸥看到了生态石蛙的巨大市场,回家乡利用村里的山林资源,发展石蛙生态养殖,带动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走进宝灵村周海鸥的石蛙养殖场,仿佛走进了一间美丽的庭院,水池里纵向交错地摆放着石头和水草,却不见石蛙踪影。周海鸥笑眯眯地用手轻轻掀开水池里的大石板,一只只石蛙纷纷跳跃而出,溅起串串水花。

  “石蛙的生长环境比较苛刻,养殖的水一定要是山泉水,吃的食物是活的虫子,所以我们村养殖的石蛙是纯生态绿色产品。”周海鸥指着他的一片生态基地说道。

  “我们村离城远,种了蔬菜也不好卖,现在有了石蛙生态养殖基地,周老板都是上门收购,我们一年能卖三四千块钱。”宝灵村村民杨永书说,基地里养蛙的虫子都是吃南瓜、青菜等新鲜蔬菜,自从基地开始养殖石蛙,就与周边农户签订购买协议,实行订单式种植,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增收。

  周海鸥说,石蛙不同于牛蛙和青蛙,一般要养上两三年才能出售,而且养殖成本较高。目前,养殖基地共有种蛙、成年蛙、幼蛙、蝌蚪近100万只,经过三年养殖,今年已销售第一批石蛙2000余斤,销售收入已达30余万元。

  “下一步,我还要拓宽生态养殖面积,扩大石蛙养殖规模,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对于生态石蛙养殖的前景,周海鸥充满信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