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5日电 (王哲 邹程诚 胡敏)“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表演,以前都是在电视手机上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我还是比较喜欢,很希望这种形式的节目多来到我们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多走进我们农村。”24日,四川宜宾江安夕佳山镇的村民们看了演出后都兴高采烈地说道。据了解,春节前夕,有着“中国戏剧摇篮”美誉之称的四川江安开展“文化下乡”把戏剧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川剧味儿浓,百姓乐呵呵迎新年。
“来来来,我说一下,今天我们要去夕佳山镇,这是新年戏剧下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今天将演出的节目有《人间好》《穆桂英打雁》,你们演《人间好》剧目的八个采女要注意大家的妆容要一致,相互配合好。大家有没有信心?”“有!”“好,那我们现在出发!”农历腊月二十四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趁大家化妆的空隙的四川宜宾江安县川剧艺术家协会的戏剧顾问罗元勋一边检查道具是否带齐,一边叮嘱每一个细节,并给大家打气,把每一场戏剧演好,这已经成了他的心愿,也是他多年的习惯。

“我们就是要在保留戏剧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让我们的观众能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传统剧目,尤其农村的中青年群众接受我们川剧,让我们的川剧产生新的魅力。”今年80岁高龄的罗元勋17岁进入戏剧行业,他今年已78岁的老伴郑尚荣更是13岁开始学习戏剧表演,一路上老两口都在聊着此次新春送川剧下乡的意义。“我们就是在努力,让戏剧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这样戏剧才会传承下去。”
“她在绑头,这是七星镜,这是鬓鬓,千金带,带好了以后就包绫帕,绫帕包好了就带七星镜,带好了以后就带帅盔,穿衣服,就这样子打扮的。”十点钟,川剧演员们来到了夕佳山镇团山岛养老院,开始做上台准备,郑尚荣帮着年轻演员绑发带,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老母亲”,不少演员都在她的指导下学习川剧。

“《人间好》这个剧主要是通过白鳝仙子闻花、抓蝴蝶、戴花等细节,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演技巧,将白鳝仙子古灵精怪的性格和好奇、欣喜、留恋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演员黄艳绑好了头,穿好戏服,带上帅盔,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正式开始。《人间好》是川剧经典剧目,主要讲述了白鳝仙子痴迷人间美景的故事,融入了川剧唱腔、锣鼓、舞蹈等元素,演员们时而念唱,时而翩翩起舞,将故事演绎得美妙生动,极具感染力。
本场演出有经典川剧剧目《柜中缘》《穆桂英》打雁等,一群小学生还带来了川剧舞蹈动作表演,大家清脆优美的唱腔、身段以及精彩的表演赢来现场阵阵掌声。“我觉得我今天的表演还不错,家里爷爷奶奶都是唱川剧的,所以我也非常喜欢川剧,川剧最吸引我的就是唱词、身段、妆容以及服饰。”11岁的林轩戎开心地说道。

江安作为“中国戏剧摇篮”,川剧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承川剧、振兴川剧正在积极上演,川剧产业正在不断复苏。“脱贫摘帽之后,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了,物质水平提升了,精神文化也不能落后,我们送戏下乡,就是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的文化阵地。”江安县川剧艺术协会会长杨丽平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