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峨边:稳住粮猪生产“基本盘”助推农民增收“开门红”
2022年03月02日 20: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日电 (赵厚 雷富均)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惊蛰将近,当前正是抓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大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清除杂草、整理地块、农技指导……连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各地抢抓时节进行小春田间管理、大春春耕备耕,处处一片忙碌景象。

  小春生产“成色”足

  在该县五渡镇场镇树华农资门市,民众正在购买玉米种子、用于除草的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雨水季节已过,买些春耕生产要的种子、农药,回家把地里杂草除哈,准备把红苕种栽起。”五渡镇铜河村三组村民赵立富说。

  在沙坪镇六丰村、果山村、雪山村小麦示范地,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小麦呈现在眼前。“县委、县政府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管理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县紧盯粮食生产任务,积极组织小麦优良品种,组建农技服务专家团队,走村入户宣传培训先进种植技术,指导民众加强田间管理。”该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站副站长刘昌明说,全县13个乡镇及村两委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好耕地地力保护、稻谷补贴、农机购留补贴等惠农政策宣传,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抓实撂荒地治理各项举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稳定粮食产量,实现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

  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服务团队积极引导宜坪乡宜坪村、草坪村,新林镇楠木村、卷木村,新场乡羊子岩、星星村,毛坪镇云心村等种植萝卜、莲花白、羊角菜、西红柿、青菜等高山蔬菜,全县的种植面积突破4.28万亩。宜坪乡宜坪村莲花白收购客商介绍:“2020年自己开车到地里收购,每斤0.5元;2021年收购价每斤涨到1.5元,种植户笑惨了,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生猪现代化养殖基地。(峨边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猪现代化养殖基地。(峨边县委宣传部供图)

  “现在国家的惠民政策多,不仅不交农业税,每年还要给我们地力补贴、良种补贴,我们种粮积极性很高,干劲十足勒”。提起粮食生产,平等乡清溪村村民彭正全满脸欢笑。

  该县正积极引导民众抓好小春田间管理和大春备耕工作,春耕生产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截至目前,完成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46292亩,其中薯类42439亩,豆类3606亩,小麦247亩,油菜37326亩,中药材737亩,蔬菜及食用菌19065亩。

  生猪稳产“动力”强

  为持续恢复峨边生猪生产,该县将生猪生产目标任务落实到乡镇,积极引导养殖户抓紧实施补栏。“农业多贡献、生猪是关键。”该县农业农村局疫情防控中心主任曲木李伦说,养殖技术专家团队成员经常深入养殖户家中,开展生猪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生猪出栏及屠宰监管,分析生猪市场前景,加大生猪调运监管,提振养殖户(企业)的养殖信心,最大限度恢复生猪生产,降低生猪养殖风险。

  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注册养猪企业共发展到10家,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家庭农场)15个,引进天兆猪业、新希望和阿克苏兴疆牧歌等大型养猪企业,建成毛坪康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新林五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新场顺康养殖场,生猪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预计全年生猪出栏20万头。

  “为增强养殖户补栏的信心,我们将能繁母猪和育肥猪的保险金额分别提高到了每头1200元和每头800元,保费农户承担20%,剩余部分各级财政承担。”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提高生猪养殖企业积极性,政府从财政补贴养猪保险、规模养殖户猪场直补、政府小额贴息贷款、养殖用地审批等多方面进行扶持,同时完善种猪场、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调出县奖励力度。

  “我们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公司基地常年存栏母猪2500头,以基地繁育优质仔猪,将繁育的仔猪放养于合作代养农户,并提供饲料、防病药品、养殖技术服务。”峨边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宇平表示,代养农户将仔猪喂养成肥猪时,公司统一回收,农户利用闲暇时间喂养,每养殖一头肥猪可轻松获得130元至300元的利润;对非代养农户,公司提供成本价饲料,免费提供防病药品、养殖技术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户养猪积极性。据悉,此公司每年能为全县合作代养农户提供五万余头优质仔猪,为生猪代养合作创造每年约1500万元的利润。目前农户代养万余头,五渡镇有8个村一百余户脱贫户入股分红。

  鼓励规模化养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散户的发展,为提高散养户积极性,持续增加民众收入,该县建立了乡(镇)村春防、秋防“两防”生猪疾病预防工作机制,乡(镇)村两级畜禽疫病防控人员行走在乡间小道,为县域畜牧业持续发展默默奉献着。

  进入2月份以来,该县生猪散养户和一些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正抓住时机,积极补栏,落实产能扩张。截至2月底,全县实现生猪存栏127791头,生猪出栏42121头,能繁母猪15000头,生猪规模场42户,牛出栏1796头,羊出栏7021只,禽出栏31万羽,禽蛋1018吨,与去年同期总体保持稳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90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