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乐至:唤醒“沉睡”撂荒地 变回农民致富田
2022年03月08日 15:5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8日电 (吴平华 谢义)打窝、选种、埋土……近日,在乐至县盛池镇三元社区,村民们正在一块新开垦出来的土地里窖种红薯,忙得不亦乐乎。

窖种红薯。谢义 摄
窖种红薯。谢义 摄

  “周老板人很好,我帮他几年了,从没说亏待我,每天60块钱,一年下来大概还是要挣8千元左右。”村民熊素莲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说。

  这个熊素莲口中的周老板名叫周祖华,是该社区五组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碌地指挥挖机工人对撂荒地进行整治。

  “看嘛,这些都是最近才开垦出来的,我打算种点玉米、油菜和黄豆....。.”周祖华竹筒倒豆子般地介绍着。

村民劳作。谢义 摄
村民劳作。谢义 摄

  2003年,回到家乡想创业的周祖华,在看到村里有很多撂荒地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复耕撂荒田。

  “现在国家提出要保障粮食安全,这么多地荒起很可惜。”周祖华说,开垦出来的土地在发展自己产业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同村村民的收入。”

  周祖华相信,有现代农业技术,荒地变良田并非难事。说干就干,在征得周边村民和村两委同意后,他对村里的第一批30亩撂荒地进行了整理,并种上了油菜、大豆等农作物。春去秋来,当金黄色的庄稼铺满田野时,他算了一笔账,除去开荒、种子、肥料、管理、收割等各环节成本,每亩稻谷还有大约200元的利润。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周祖华开垦出来的撂荒地已达到了270余亩,而在他这里打工的村民最多时能达到30余人,仅支付村民的工资一年就近10万元。

  在周祖华的带动下,盛池镇有不少群众也加入“开荒”行列,他们有一个共同愿望,不要让田地再荒下去。

撂荒地整治 。谢义 摄
撂荒地整治 。谢义 摄

  今年1-3月,盛池镇撂荒地整治面积便达到了200余亩。该镇副镇长龚江洪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镇撂荒地整治工作主要分三步走,一是喊起来,加大撂荒地整治的宣传动员,通过开展培训会、广播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二是动起来,组织村社开展撂荒地摸排;三是干起来,大力动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