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4日电 (王胜全 赵锐)“同学们看这个‘重’字,起笔要方起,行笔要提,最后慢收,记住了吗?”近日,在德阳什邡市双盛初级中学的书法教室里,教师龙军正提笔示范。
一旁,十来名学生一边认真地记下写作技巧,一边用手指头跟着老师的行笔比划起来。2020级1班的刘豫川就是其中之一,练习书法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获得了德阳市中学生书法比赛的二等奖。
近年来,在双盛初级中学,像刘豫川一样从进入初中才开始接触书法,在初中三年内就能获得中省市各类各项书法比赛奖项的学生竟多达400余人。
一所西部地区的普通乡村中学,有何实力培养出众多的青少年书法人才?“这得益于学校依托什邡市作为‘中国书法之乡’的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以书法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推动落实德育教育的特色教育之路。”双盛初级中学校长尹华军说。
尹华军介绍,从2004年开始,时任校长徐兴洪为推动师生素质全面提升,率先拜书法名家洪厚甜为师学习书法。紧接着,学校26位教师也陆续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并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带动身边的所有教师学习书法。

经过多年的学习提升,该校39名教师中,有四川省书协会员8名、德阳市书协会员26名,其中还有3名教师的作品入选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相关书法展览,为后续开展书法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师学习的同时,书法也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尹华军介绍,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学校将教学楼重新合理分配布局,专门打造了7处书法教室。同时师生所需的笔墨纸砚、各类字帖、理论书籍等都由学校无偿提供。
在课时安排上,学校将每周四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作为专门的书法课,并按照学生年级的高低、水平的参差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书法班,针对性安排相关教师授课。
在书法教育的带动下,乐群书艺沙龙、青江红叶女子书艺沙龙、白鱼河篆刻社、学生书艺沙龙四个与书法相关的书法文化社团也相继成立。同时还由书法衍生出了篆刻、泥塑、扎染、插花、茶道、古琴、太极等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在亦静亦动间,校园处处洋溢着师生学习传统艺术的热情。
目前,学校已荣获国家级“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兰亭中学”“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美育实验基地校”“四川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等多项殊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