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珙县:党员干部实心干事 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办好
2022年05月24日 20: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4日电(吴平华)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治理半径增大、群众诉求多元等实际,珙县聚力“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主题,把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切入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有效整合各类诉求渠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求,不断增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民情在一线掌握 做群众“知心人”

  “希望能尽快解决用水问题,让我们早日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近日,在珙县上罗镇龙洞村3社,该镇党委副书记牟曦与部分村民围坐在一起收集社情民意,其中,涉及用水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请大家放心,我们会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好、落实好!”

  深入群众访民情察民意是珙县常态开展“走基层、听民意、解难题”干部大走访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外地务工的巡场镇龙祥社区居民程国华,由于父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的退休认证迟迟无法完成。于是,他通过“群众有话说”小程序线上提交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帮助解决。“收到群众诉求后,社区干部在当天就与程国华父亲取得了联系,由网格员上门为老人办理了退休认证。”龙祥社区党委书记陈梅说,群众线上反映问题后,手机上就会收到一条短信,即使面对再复杂的问题,只有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心去办,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如何把群众的诉求精准收集上来,我们推行‘线下+线上’双线联动模式,全方位访准民情。”珙县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线下,常态化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民情,对能当场解答的问题现场答复,对答复有难度的录入“民情台账”平台,纳入社情民意“直通车”进行办理。线上,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问政四川等主要信息渠道,结合山区县基层治理实际,创新开发“群众有话说”小程序,将分散的社情民意进行全面汇聚,形成民情网上“数据库”,精准掌握群众关切点。

  问题在一线解决  做群众“解题人”

  诉求收集上来了,如何解决才是关键。“3社群众反映的用水问题,如何看、怎么办,尽快解决是关键。”在上罗镇龙洞村党群服务中心,联系乡镇部门来了,联系村干部来了,与村“两委”班子、群众代表一起共商解决办法。寻找新水源、勘察选址场地,10多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行动了起来。最终,经多方协商,决定在新龙村2社修建自来水厂,解决周边1.8万余人用水问题。“新的自来水厂开始修了,用水不用愁了,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望着已动工修建的水厂,村民龚定秋很是高兴。

  今年以来,珙县结合社情民意“直通车”反映的群众用水问题,先后启动饮水维修养护项目2个,安排补助资金316.4万元,对5处供水工程进行了维护,修建水池及水窖140口,解决南部乡镇群众安全用水问题。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龙洞村3社群众用水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在于珙县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化身民情收集员、政策宣传员、问题调解员、群众服务员,把群众反映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目前,已累计办理各类诉求7000余件,办结率达96.9%,让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得到了解决。

  作风在一线锤炼 做群众“守护人”

  突出“严”字抓作风,是珙县“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做好社情民意“直通车”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处理修路损坏排水沟问题时,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差;小区内路灯黑暗,车辆乱放,至今无人处理;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大部分以告知方式予以回复,没有具体办理情况。连日来,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因工作作风问题,受到通报批评。

  5月11日,珙县召开2022年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拉练会。会上,上罗镇负责人对社情民意办理工作出现的疲软问题做了表态性发言。今年3月,上罗镇在办理群众诉求过程中,2名镇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无故拉黑群众电话。事后,上罗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解决,珙县纪委监委也对2名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在全县予以通报。“这个表态性发言是党员干部对所犯错误的深刻检讨。”上罗镇负责人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解决好、办理好。

  “以前是干部怕见群众,现在是干部想见群众。”珙县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县委将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在一线考察识别党员干部的练兵场和“风向标”,对敢于担当的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推诿扯皮、履职不力的严肃追踪问责。目前,已对13个单位和31名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对20余个单位进行了专项考核扣分,34名干部在目标绩效中兑现了奖惩,15名优秀年轻干部择优纳入“兴珙菁英”后备干部人才库。

  珙县社情民意“直通车”开通以来,以工作作风“沉”下去,换取群众满意度“升”起来,牵动了基层治理新格局,更拉近了党员群众的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