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dkztf > 中新网四川

四川这座千年文庙 “五绝一奇”最领风骚|寻找天府之最
2022年07月08日 10: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有一条“状元街”,这条全长860米的街道初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因历史上曾出过两名状元而得名。

资中文庙。王磊 摄
资中文庙。王磊 摄

  在“状元街”左右两侧分布着资中文庙、武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庙学合一”建筑的精品之作。

  “五绝一奇”独领风骚

  资中文庙历史悠久,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其结构布局与全国最著名的山东曲阜孔庙相仿,建筑面积达2608平方米,资中文庙保存完整度在我国罕见。

“七孔照壁”。王磊 摄
“七孔照壁”。王磊 摄

  其中资中文庙内的“五绝一奇”独领风骚。资中文庙的“第一绝”便是川内文庙唯一、全国罕见的“七孔照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

照壁中的鲶鱼。祝欢 摄
照壁中的鲶鱼。祝欢 摄

  此照壁以资中地方特色的鲶鱼为寓,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

  资中文庙的“第二绝”为文庙泮池东西两侧的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庙碑记》碑和清康熙书《四书·大学篇》碑。两通碑文深刻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与思想,是极其宝贵的文物珍品。

树立的碑文。王磊 摄
树立的碑文。王磊 摄

  资中文庙的“第三绝”为泮池中的三孔连桥——状元桥,古时有规定:出了状元,泮池上的状元桥就可以通过;如果没中状元,泮池上的状元桥就用石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拦住,不能通过。因资中历史上曾出过两位状元,资中文庙泮池上的状元桥便畅通无阻。

畅通无阻的状元桥。王磊 摄
畅通无阻的状元桥。王磊 摄

  资中文庙内的“第四绝”是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该神位是全国文庙中独一无二、最高大、最精致、最奇特的一块神位。

孔子神位和孔子站像。王磊 摄
孔子神位和孔子站像。王磊 摄

  资中文庙的“第五绝”为大成殿殿堂上悬挂的十块匾额,其中有清代八位皇帝御书为孔子题写的匾额,制作精美,保存完好,为川内文庙独有。

殿内悬挂的匾额。王磊 摄
殿内悬挂的匾额。王磊 摄

  “一奇”则是资中文庙大成殿拥有全国文庙大成殿中唯一一尊孔子站像,在全国文庙大成殿中,孔子的塑像大多是坐着的。只有资中文庙大成殿的孔子雕像是站着的,因孔子曾“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而苌弘是资中人,孔子作为“尊师重教”的倡导者,到了老师的故乡,便侍而以立。

大成殿。王磊 摄
大成殿。王磊 摄

  文武二庙相对而立

  在“状元街”上,与资中文庙相距100余米处便是资中武庙,资中武庙又称关帝庙,是古代供祀三国英雄关羽的庙宇。

资中武庙。王磊 摄
资中武庙。王磊 摄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同治时先后三次修葺,建筑布局与文庙相似,武庙保存基本完整,屋面的青黄色琉璃瓦与毗邻文庙的红棕色琉璃瓦在日光下交相辉映,文武二庙相对而立,属全国罕见。

  为何是资中?

  资中县位于巴文化与蜀文化的交界地带,巴人尚武、蜀人好文的风气在此汇聚,共同构成了古时资中人兼收文武的文化性格。资中名士辈出,从科举制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资中共诞生状元2名、进士210名、举人224名、恩赐翰林2名、贡生102名、秀才1000多人。而在武举兴盛的清代,资中总共诞生武举人52位、武进士7位。

七十二贤人。王磊 摄
七十二贤人。王磊 摄

  2009年,资中编制了《资中文·武庙保护规划》,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资中文庙和武庙开展了复原展陈工程。文庙陈展恢复祭祀孔子及其弟子(四配、十二哲、七十二贤人)站像,刻制了孔子圣迹图104副、资中名人墙等。

  武庙内恢复关羽及其弟子像,恢复刘备、关羽、张飞像,二十四名将馆,“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情景再现,武举制度、资中地方特色盘破门武术文化得以体现。

桃园三结义。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桃园三结义。资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当地将每年例行的祭孔仪式安排在高考前夕举行,促进尊师重教、乐学好学等思想传播。

练盘破门武术。王磊 摄
练盘破门武术。王磊 摄

  在资中武庙三义祠外,开辟出了盘破门武术文化长廊,体验盘破门武术也成为了资中武庙一种新的传承形式。

  作者:祝欢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