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达州宣汉:“一村三企”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03月31日 16: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1日电 (漆楚良 张浪)花仙谷、陌上森林、老君洞风景区,一个小村竟有3家企业,安排本村及周边村庄5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群众占了60%。

君坝村“陌上森林”全景。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君坝村“陌上森林”全景。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务工的村民平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技术工能拿到4500—6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好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近日,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党总支部书记王东介绍说。

君坝村发展大棚火龙果。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君坝村发展大棚火龙果。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在君塘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君坝村不断盘活村集体资产,在原有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葡萄、樱桃、枇杷、花椒、红心蜜柚等产业600多亩,还积极引进资金和项目,先后入驻3家企业,鼓起了村民腰包,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刘洪是宣汉县黄金镇人,曾在君坝村发展生猪养殖业,因诸多因素而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在君坝村创办企业的意愿。君坝村有个鱼塘,水源充足,周边都是荒坡,可开发利用面积达1000亩,稍加打造就能变成乡村旅游胜地。“有一次,我在村里调解矛盾纠纷,有缘与刘洪相识,便鼓励他承包鱼塘,开发利用周边的荒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花仙谷就这样诞生了。”王东说。

  历经多年鏖战,刘洪成功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花仙谷生态农业体验园,成为达州独具特色的生态有机产业园,目前生意十分火爆,带动君坝村5个村民小组642户2162人发家致富,状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孙子,谁还想出去打工啊。”走进陌上森林,只见村民张成秀正在为一桌客人服务,她笑着说,“曾在上海等地打工多年,今年春节回来后就到陌上森林务工,工资待遇还不错。”

  据王东介绍,陌上森林由返乡人员符映宏创办,承包被荒废10余年的果园,投资打造占地500余亩的陌上森林酒店,引进五星级主厨开发特色菜系,以花田与农田、茂林与疏林、溪水与荷塘为基底,建成集“寻—探—现—聚—嬉—栖”叙事线索的田园综合体验项目,形成“1+1+N”陌上产业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占51%,运营公司占39%,村民分红占10%),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参与种植产值分红、农特产销售等增收致富。

  “感谢各级领导干部,他们对企业发展没少帮忙,不断出点子,还不时带领客人来消费支持企业发展。”业主符映宏说,“我也积极回报社会,现已捐款7万余元帮助困难群众和支持当地发展!”

  家住君坝村的村民王统一,由于鸡瘟症袭来,一夜之间损失了3000多只鸡。面对灾难,其妻坐在门前路边伤心地哭,符映宏看见后,一边和风细雨地安慰,一边想办法帮助挽回经济损失,便把20余万元的涂料工程承包给他们,让其挽回经济损失6万余元。

  “你看,那刚平整好的三个坝子,早已规划建设内容:一个是修建办公大楼,另一个是修建自然迷宫,还有一个是修建儿童娱乐场所……”看着随行王东手指的方向,老君洞风景区正在建设,他如数珍宝地介绍建设情况。目前,老君洞景区基本骨架已建成,占总工程量的40%。

  “我为何投资打造老君洞景区,是因为景区有几大特色景观:有大清嘉庆十九年的古栈道,有略差高达78米的大瀑布,有相传太上老君东游住过的老君洞……只要景区开门迎客,乡村旅游一定火爆。”中国华西设计院重庆分院院长王平信心满满,表示一定克服重重困难,始终不渝地建成老君洞风景区。

  “今后,我村三个企业联手发展,共建共享,实现全域乡村旅游,形成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老百姓的日子一定过得红红火火噢!”君坝村党总支部书记王东说。

  君坝村的产业振兴已是红红火火,这只是宣汉县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精心编制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示范区建设方案,持续放大巴山大峡谷沿线、“君塘-大成”乡村振兴示范区辐射效应,大力推进“东乡-庙安-天生、胡家-毛坝-红峰、峰城-南坪”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建成“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等省市现代农业园区5个,辐射带动全县乡村产业提质发展。

  同时,该县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重点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科学谋划“1+7”县域内片区发展(“1”即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7”即七个农村片区:普光工业片区、巴山大峡谷农文旅片区、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月亮坪森林康养片区、大成现代农牧片区、白岩滩高山农业片区、中河流域特色农业片区),发挥片区主导产业牵引作用,围绕做强工业、做靓文旅、做优农业,塑造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