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国新闻网

无党派人士冯远:安全是所有建筑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底线
2022年03月21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无党派人士冯远:安全是所有建筑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底线

  中新网成都3月19日电 (记者 贺劭清)“汶川大地震距今已有10多年了,但震区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时刻提醒着从事建筑设计的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灾害面前,哪怕1%的失误,也可能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筑必须100%安全。”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建筑物的安全性,应该始终是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遵守的底线。

  冯远在工作中。 王磊 摄

  作为中国结构工程大师,冯远从业近40年来主持或参与的建筑工程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中国勘协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工程设计奖励70余项,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10余项。她不仅设计了中国最大跨度的铝合金单层网壳结构,在中国首创了大开口车辐式索承网格结构和刚性屋面索穹顶结构,还在2020年创新设计了全球首例大开口索穹顶结构,用于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场馆建设中,填补了中国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实力。

  冯远在工作中。 王磊 摄

  在冯远看来,建筑物的安全性不仅是一名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与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冯远和同事第一时间前往震区进行建筑物震害评估,并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建筑等进行回访。

  “我想要把从地震中吸取的教训与宝贵经验记录下来并宣传出去,组织了技术人员将收集到的震害资料整理分析,撰写了《来自汶川大地震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结构工程师的视界与思考》专著,希望能为建筑抗震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冯远表示,汶川特大地震虽然已过去了10多年,但自己一直持续进行建筑抗震研究,先后参加了30余场抗震相关的学术会议,希望通过学术报告与专家同行交流研讨,探索抗震技术。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高大密集的建筑物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但中国幅员辽阔,地震灾害仍频发不断;城市建设还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建筑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建筑使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大多是由于对建筑物了解不够造成的,比如错误拆改、盲目增加使用荷载、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及时等。”冯远介绍,如果能够让用户提前了解关于建筑性能、装修、使用维护注意事项等信息和知识,对房屋说明书有所了解,类似的安全事故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冯远与同事交流。 王磊 摄

  经过调研,冯远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强执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提案》,强调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要详细说明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结构型式、抗震抗风等参数、采用各类材料品种与环保性能等必要信息,使消费者做到知情购买,合理使用居住,尽量避免事故发生。该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和重视,并在《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一般人认为技术工作枯燥,尤其是建筑设计行业,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加班、辛苦”成为建筑设计行业的特点。但冯远却说:“在这种特点的工作历练中,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努力,懂得了如何去享受挑战、享受过程,把技术创新变为快乐。”

  在冯远看来,当今建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建筑设计师的挑战越来越大,未来自己会继续练好内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做好热爱的工作,为中国城乡建设作出贡献。(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