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洁”尽所“能” 从“四川专利奖”之窗窥见创新力量
2023年11月01日 19: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日电 小到刷牙洗脸,大到火箭升天,创新创造智慧闪烁,发明专利点亮中国。2013年,“四川专利奖”设立。去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2—2035年)》,旨在促进专利技术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助力四川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释放活力孕育科技创新成果

  放眼四川各地,实干兴业的车间厂房、智慧迸发的大学校园、热火朝天的基层一线……聚焦“四个发力”,一群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创新者们追求变革、不惧质疑,甘受寂寞、不断超越,以专利撬动活力,孕育出累累硕果。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典型,西南石油大学参与自“四川专利奖”设立以来的历届评奖并获奖。诸多荣誉的背后,镌刻着一群校园创新者的梦想与创造、坚守与奋起。

  “我们的项目获得了2022年度四川专利奖。其实围绕清洁压裂液这个课题,我们一共获得过32项发明专利,其中有5项是国际发明专利。”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西南石油大学工学博士杨小江表示,接下来将同团队成员一道,以更低的成本、更清洁的方式,为持续优化清洁压裂液竭尽所能。

  勇挑难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对于“中国石油人”来说,入地采油的难度不亚于上天摘星。入地采油,难在何处?杨小江介绍,我国很多油气储层如同磨刀石一样,非常致密,即使利用钻井打开地层,也难以实现油气开采。

  “中国石油人”利用水力泵车,将压裂液泵入地下几千米的岩石中,使岩石破裂产生裂缝,再通过压裂液将支撑剂送入裂缝当中,防止裂缝闭合。地下由此形成一条条油气流动的“高速公路”,帮助油气产量实现大幅度提升。

  “所以说‘压裂液’很重要,但传统大分子聚合物压裂液的残渣容易堵塞油气流动通道,污染地下油气的渗流环境。小分子压裂液倒是‘灵活又环保’,但它的应用成本是聚合物的15到50倍,让石油人望而却步。”杨小江直言。

杨小江和团队成员工作现场。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供图
杨小江和团队成员工作现场。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供图

  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杨小江和团队成员自2012年起开始研发工作,历经十余年,测试两万多次,最终将小分子压裂液的综合成本降低了近85%。“我们研制的高性能可回收小分子VES清洁压裂液稠化剂,是全球首款。它不但可以回收利用,还能大大降低使用成本。我们的专利不光实现了科技创新‘从0到1’,而且切实做到了绿色环保。”杨小江表示。

  “从0到1”实属不易,而这只是杨小江团队专利之路的第一步。

  着眼长远加强从1到100的攻关

  日前,一场关于杨小江团队清洁压裂液专利的路演在中石油长宁公司会议室内举办。如今,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以及油田服务公司,是杨小江团队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客户。

  “我们团队现在是全球首个可回收小分子清洁压裂液的规模化供应方,希望我们的专利能够更好地商业投用、成果转化。”杨小江坦言。

  “通过对他们专利技术的深入了解,我觉得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咨询和检测服务。”中石油长宁公司经理戴璐说,从长远来看,双方或许能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不断推动专利转化。

  “每一次专利奖的获得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激励。”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说,“十三五”以来,西南石油大学共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420件,外国发明专利154件,转化金额合计5142万元。

杨小江和团队成员工作现场。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供图
杨小江和团队成员工作现场。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供图

  从高校到企业,近年来,四川省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专利大奖。这些专利成果为四川创新型经济、品牌经济、区域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激烈竞争,四川省接下来将持续扭住科技变量,加大创新力度,推动成果转化,用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和成果转化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四川专利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