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青羊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大讲坛顺利举行
2024年04月10日 20:4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0日电 (尧欣雨)10日,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科院、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关工委、成都市教科院、成都市家长学校总校的指导下,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青羊区委社治委、青羊区光华街道办事处、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主办,成都市家长学校青羊区分校、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青羊区教科院承办的青羊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大讲坛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学校举行。

  据悉,该活动以“‘研’途皆课堂,‘学’中话成长”为主题,分为研学思享会和校内研学体验两个部分。

  校内研学体验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供图
校内研学体验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供图

  在校内研学体验现场,参会嘉宾先后体验参观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A区)内设置的家风馆、润心堂、灯彩博物馆三大校内研学体验展馆。

  据介绍,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将牵头构建研学课程体系,联动区内学校,协同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实践育人生态系统,打造没有围墙的新质学校。

  在随后进行的研学思享会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党总支书记周英讲述了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家校共育从1.0到3.0的发展过程,分享了学校研学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支持下,多方组织、优化、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从零到无穷大,打造研学新时空,因地制宜创新,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聚合效应。

  研学思享会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供图
研学思享会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供图

  “学校开展研学课程实际上是改变了学习方式,从只向书本学习、在校内的学习变成了基于问题研究的实践性学习,而这种实践性学习是助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周英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如今的社会中,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研学课程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活动上,家长代表谢佳倩现场分享了孩子五年级时的一次彩灯研学活动经历。通过短短三天的研学旅行,她发现孩子更乐于表达、主动学习发散思维的同时,自理能力亦明显提升,团队协作意识也有显著增强。“孩子在研学途中不仅收获了要好的朋友、旅途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课本无法带来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与知识浸润。”

  家有两娃的家长代表陈彦松对比了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感叹现在孩子的童年消失得太快,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带着孩子走进自然。但他认为,对于研学式的学习,家长群体有诸多局限,例如专业性、科学性以及资源协调等问题。作为家长,陈彦松期待学校和社会能提供更多的研学课题,为儿童多样态成长的可能性提供助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打造形成网状、线性、点状社区社交空间,给社区居民赋予真正的‘社会关系’。我们共同打造的研学课程不仅针对性强、需求量大,而且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的有效举措。”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党委书记汤继刚分享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在研学实践中的社区经验。他表示,清源社区以让儿童有机会和家人一起享受有意义的亲子课程为目标,积极与片区内的学校合作,与家庭合力,以“聚力+共享”为理念,探索青羊区研学社区联盟,实现家校社同向奔赴,打通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儿童“成长路”。

  现场,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秘书长何东蕾分享了“馆校合作”的新探索。何东蕾表示,教育是博物馆的根本属性,博物馆与学校、家庭的互动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博物馆代表,何东蕾积极倡导能够持续几个月、一学期、一学年、几学年的中长期探究主题,期待“家-校-馆”融合发展更加长效、更有深度。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莉表示,研学实质上是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学习。在不确定的时代,孩子们更需要理解和欣赏看待世界的不同观点和视角,需要平等而相互尊重地进行交流,需要负责任地采取行动,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活动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供图
活动现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供图

  此外,本次研学思享会还特邀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朱雪林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肖慧作为点评嘉宾。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成都市青羊区就尝试建立校家社枢纽型社区研学联盟,打造“1+N+1”儿童社区研学课程,主要通过1个社区、联动青志联等N个非营利社会团体、与1所友好学校结对,社区、社会资源、学校共同聚力,共同研发社区研学课程。

  在成都市青羊区委社治委和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成都市青羊区还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社区旅游服务中心,打造“Hi游-青羊街巷游”校家社研学服务品牌,依托辖区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人文故事、网红热点等丰富的本土文旅资源,研发了12条可参与、可共享的体验式街巷游线,并通过培育城市讲解员与社区导游,向来自19个国家的中外居民游客讲出青羊好故事,初步形成了“多点汇线,聚线成带,街巷支撑”的校家社协同融合研学品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