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自贡贡井:引进“巨型稻” 实现稻蟹共生
2024年08月29日 10: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9日电 (刘刚 孔云 罗雨果)目前,在位于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的菜子湖家庭农场,一片植株高大的水稻田映入眼帘。稻谷的清香弥漫着整个田野,长而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水稻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

引进的“巨型稻”。贡井融媒 供图
引进的“巨型稻”。贡井融媒 供图

  据自贡市菜子湖家庭农场负责人梁荣介绍,这是今年4月贡井区从泸州市新引进的“巨型稻”,如今已经试种成功。“巨型稻”有2米多高,根系有40公分长,秸秆有手指头那么粗,不容易倒伏。普通水稻每亩可收割800斤—1000斤,而“巨型稻”每亩产量可达1200斤以上,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20—30%。

  据了解,“巨型稻”是运用传统育秧技术培育而来,为非转基因水稻,含有大量的硒、抗性淀粉等营养成分,而且口感极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谓是水稻中的“高富帅”。

  除了具有高产的特点外,“巨型稻”因根系较深,可增加稻田蓄水深度,非常适宜水产养殖,形成立体农业发展模式,能同步喂养蟹、虾、鱼等,做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

“巨型稻”成熟。贡井融媒 供图
“巨型稻”成熟。贡井融媒 供图

  贡井区龙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菜子湖家庭农场主要采取“巨型稻+大闸蟹”的共作模式,大闸蟹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可以让“巨型稻”自然生长,水稻里面的大闸蟹可以直接吃掉害虫。通过这种生态养殖方法,为土地提供了充足肥力,保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实现水稻和大闸蟹的共生共养。此外,家庭农场每年都会为周边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还经常聘用临时散工,实实在在地让当地有需要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贡井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巨型稻+大闸蟹”共作模式,不仅为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环境,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下一步,将在更多区域继续推广“巨型稻”的种植,大力发展禾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