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29日电 (记者 刘忠俊)泸州市应急管理局2月29日透露,该市深刻汲取各地“小企业出大事故”的教训,率先将小微企业安全隐患集中治理纳入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重点,着力整治民众身边的安全隐患问题。

走进刚搬迁至江南科技产业园的川南竹木模板批发市场,工人们正在厂房内有序地进行木材加工。半年多前,这家位于江阳区蓝田街道的小微企业,市场内电气设备不防爆、电线私拉乱接、使用泡沫夹芯板搭建生活区等问题不断,火灾风险隐患高。
随着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的推进,问题浮出水面。对此,泸州市派出督导组并聘请专家参与,深挖问题根源,认为该市场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不具备原地整改条件,于是将市场整体搬迁至江南科技产业园,进一步强化安全管控,从根源上治理隐患,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同时,江阳区举一反三,在蓝田街道红树湾网格和邻玉街道先锋网格探索小微企业安全治理试点,通过建立“一企一专家”,为小微企业配备安全生产顾问,推选一名热心安全工作的民众任“安全街长”,牵头负责民众安全生产自治管理,延伸安全管理触角,发动民众盯紧身边的安全隐患问题。
“王街长,红树湾一店铺的广告牌松动了,有可能要坠落,麻烦你有空去看看嘛。”接到民众的隐患报告后,安全街长王阿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社区,并与社区安办人员一同赶往现场核实。经核查,广告牌松动情况属实,随即组织人员对广告牌进行加固,并叮嘱该门店要注重日常安全检查。

在泸县一处“厂中厂”,小微企业安全治理也在同步进行。厂区5个租赁单位均是以制衣为主的小微企业。此前,应急执法人员在安全检查时,发现其中一家小微企业不配合出租厂区进行统一安全管理,存在屋顶漏水、消火栓没水、占用消防通道、物料随意摆放等问题隐患。
“如果放任不管,一旦出事就追悔莫及。”针对“厂中厂”安全现状,执法人员当场责令整改,要求立即清理消防通道,规范物料堆放;指导出租厂区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前不得进行生产作业。最终,在泸县经信、应急、消防、园区等单位的联合指导下,累计改造升级生产场所2000多平方米,投入数十万元新建消防预警联动、可视化监控装置等智能化监测设备设施,安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并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教育培训工作。

拱背桥位于江阳区通滩镇和富顺县长滩镇交界处,修建至今已有60多年,辐射周边群众近3000人。通滩镇应急办工作人员在排查隐患时,发现桥身拱体存在裂缝,属重大隐患,迅速上报江阳区安办。接到报告,江阳区安办牵头组织交通运输和镇政府会商研判,制定修缮计划,明确加固措施以及拱体施工工艺。施工完成后,委托检测公司对桥体安全进行定期检查。隐患已整改销号,居民日常通勤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泸州市已排查小微企业5万余家,明确“乡镇为主体、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部门督促检查”,实行动态安全管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