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丹棱“智水”破局:从“治水”到乡村振兴的全国典型“三级密码”
2025年11月04日 16: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4日电 (刘忠俊 严丹玫)丹棱县水务局4日对外通报,该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破解“水务痛点”提供了可复制的“丹棱方案”。

三维泵站。严丹玫摄

  据了解,这份“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丹棱县直面农村供水长期难题、以数字化推动治理变革的实践。据介绍,此前丹棱农村供水长期受“用水难、管水累、漏水多”三大行业共性问题困扰,地下管网资料残缺、巡检依赖人工经验、漏损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突出。“过去地下管网像‘盲盒’,半夜接到爆管电话,找阀门、定区域最快也要1小时。”四川顺源水务有限公司杨场片区站长林勇的感受,道出了当地供水管理的曾经困境。加之丹棱无大江大河过境,夏季用水高峰时常出现“保供难、调配难”,水资源流失还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群众满意度。

  为破局,丹棱县搭建起全域感知的“智慧水网”。走进该县智慧治理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2座水厂、54座泵站、24座高位水池及数千个监测点的运行数据,地下管网通过“数字沙盘”实现可视化管理。系统搭载的“夜间小流量分析模型”,能在用水低谷时捕捉细微流量变化,精准定位暗漏点,如同为管网做“心电图”。

  2025年4月,杨场镇曾坝村智慧水务系统监测到深夜无人用水时段管道仍有异常水流,经分析定位后及时修复漏点;10月,系统通过管网与泵站流量对比,发现某食品园区管道破损并快速处置。此外,爆管发生时,系统可自动生成关阀方案、派发抢修工单、推送停水通知,形成“预警、处置”闭环。

村级管理员使用手机app进行管网查询。严丹玫摄

  目前,丹棱县已在管网末端安装6个水质监测点,实时监测PH值、浊度等指标。该项目以杨场镇为试点在全县铺开后成效显著,运营企业年节水量约100万吨,年省成本近300万元,节省管网探测外包费用约600万元,且未上调居民水价。“现在水压稳,水管‘生病’还能自己‘报警’,再也不用半夜储水。”村民刘明富的话,道出了项目带来的民生改善。数据显示,项目试点后,当地群众投诉率同比下降63%,每万人投诉率仅万分之3.5,为眉山市最低。

  丹棱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智慧水网”建设,推动“丹棱方案”进一步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水务支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