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塑以形色脊韵传承——川地建筑的灰塑工艺》短视频
2023年12月06日 13: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6日电 (记者 岳依桐)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发布《塑以形色脊韵传承——川地建筑的灰塑工艺》短视频,这是该院拍摄的“川地传统建筑营造工艺系列短视频”的第三集。

  据介绍,该系列视频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四川传统建筑营造工艺及其文化价值研究(20CG187)”的研究成果为纲,以科研故事为线索,通俗易懂地向公众介绍各类建筑营造技艺,展现科研工作全过程,以唤起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匠人陈书群拍摄花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匠人陈书群拍摄花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视频以一支都江堰灰塑匠人的四代技艺传承为线索,从制灰、绑扎骨架、塑型、上色四道核心工序向观众展示了灰塑脊的制作工艺,并对川地灰塑常见的造型、色彩、构图进行了介绍,在介绍灰塑工艺流程的同时,阐释了传统工艺传承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期望为遗产保护实践提供支撑。

制灰场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制灰场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了解,灰塑是位于屋脊、墙面的雕塑,根据造型方法的不同,又分平塑、浮雕、圆雕几种。其中,屋脊灰塑因体量较大,是技术难度最高、工序最复杂的灰塑门类,它以“竹子做筋骨、泥灰塑血肉、颜料为皮肤”,分制灰、伐竹、图样设计、绑扎骨架、粗坯、塑型、抹面、上色等工序。川地灰塑以川西、川南较为突出,都江堰地区的灰塑是川西平原灰塑的典例。(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