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9日电 (记者 张浪)记者9日从达州市通川区获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58名专家学者8日齐聚达州市通川区,围绕“绿色发展与县域治理”,以多年的治学经验,助力建设“品质通川”打造“有礼之城”,应答达州新发展阶段的“七问”。

面对新形势、新起点,各位专家教授对通川未来发展带来了哪些“良药”?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张星久表示,近年来,通川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着建设“品质通川”“有礼之城””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通川有礼”的活动,从有关领导的讲话和各方面的反映的信息来看,这些活动既立意深远,有创意,有情怀,又能结合实际,措施到位,因而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是把传统的礼仪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融入地方治理模式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无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是对于地方治理模式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认真总结与深入研究。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云贵则认为,通川区提出“品质通川”的奋斗目标,坚持“以文化人、以礼化戾”的“礼”治理念,以“通川有礼”为抓手,开展了分阶段、分行业、分区域、分对象的系列“有礼”活动,渐进提升人民素质、改善城乡面貌、增进民生福祉、涵养城市文明。通川区在“四个有礼”的实践中,不仅在城市“气质”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极具示范性的通川经验,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要。

据悉,自“通川有礼”系列活动开展以来,通川区建制度、立规范,树形象、改作风,化戾气、筑同心,有礼扣人心弦,文明走进内心。“通川有礼·礼尚往来”展现了最大的合作诚意;“通川有礼·服务有你”带来了“有礼服务”的更好体验;“通川有礼·从我做起”正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习惯。
通川区委书记张杰表示,通川区正围绕学党史、应“七问”,对“通川有礼”赋予了新的内涵,奋力为达州“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