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9日电 (王姝)为了逐步破解“城镇学校挤乡村教室空”和“城区优乡村弱”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在教育公平上大做“文章”,努力让城乡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利州区是广元市核心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公办中小学50所,义务阶段在校学生49554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利州区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公平实现新跨越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执着,利州教育人知难而进、知重负重,在全市率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打好“组合拳” 让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城市学校的教室座位前排紧靠讲台,后排倚着后墙,两侧挨着窗户,学生下课只能“原地休息”,一个老师一次要批改60、70份作业,而大多数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室里只有三五个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局面成为县域教育普遍存现象。
2013年,利州区教育局首先从规划入手,做好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四个一批”项目实施,对城区部分学校进行适当分校和分流,对城郊部分小规模学校进行适当优化整合,促使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合理。
今年内,利州区将完成对学校布局调整。撤销盘龙第三小学、井田小学,以及七一宝轮小学红星、荣山中学和平、工农小学小岩等19个教学点;新建兴安初级中学、红军小学并投入使用;东城实验学校设置为东城实验初级中学、东城实验小学、万达实验学校三个独立学校;盘龙第一小学与盘龙初中进行合并;对下西小学、八一小学活力教学点、杨家浩小学浩口教学点、雪峰小学等进行改扩建……
化解“大班额” 让孩子上好学

每年秋季开学,新生家长们就会使出“洪荒之力”把孩子“挤”进城区优质学校。广元城区的东坝、万缘、雪峰、老城、南河等片区内各学校在超饱和的情况下,不得不“挤”掉老师办公室、功能室来保障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已成为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
对照《利州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方案》,2021年,利州区逐步兑现承诺:8月30日,由市区共建、利州区管理的兴安初级中学迎来首届330名学生,东坝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
今年9月1日,新建的利州区红军小学也迎来首届458名学生,南河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香颂湾幼儿园、东坝幼儿园、南河第二幼儿园、将军桥幼儿园等新改扩建项目也正抓紧施工建设……兴安初级中学被列为广元市委市政府2021年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民生项目。学校总投资1.89亿元,建筑面积27150平方米,建有标准运动场、报告厅、图书馆、演播厅、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学等智能化教育教学设施,同时建有学生宿舍楼、食堂、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学校按照36个教学班规模规划建设,能提供1800个学位。”兴安初级中学校长邓应富指向350米长的环形跑道说:“光有好成绩不行,我们的娃娃们必须要有一副好身体。因此,我们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优化组合楼栋设计,才‘节约’出这么一个运动场。”
“儿子回家后经常跟我谈起学校的老师,说这个老师很关心学生,那个老师很幽默。看到孩子很喜欢学校的老师,我就放心了。”七年级八班苟博文的妈妈对兴安初级中学的评价是: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改变“乡村弱” 让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农村校点分散,办学规模较小,部分学校生源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这是利州农村教育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利州区有独立建制的农村学校25个,100人以下的学校13个,50人以下学校6个。有教学点25个,其中“空心”教学点19个。面对这个难题,利州教育人出硬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撤销这19个“空心”教学点。
长期以来,“乡村弱”是义务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利州区统筹推进县域内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采取强校带弱校、城镇带农村、公办带民办等办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利州基础教育之所以能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得力于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结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实施教师编制优先倾斜农村学校,评优晋级优先照顾农村教师,山区补贴优先考虑农村教师,提能培训优先安排农村教师。”利州区教育局局长成伟平说的这四个优先保障旨在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些对农村教师的“优待”在大石小学得到印证。两年前,该校教师在评职称上,中级职称每年只有2至3个名额,但从去年开始,每年增加到5至6个名额。受益于教学质量提高,大石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两年前学生人数为800多人,今年为9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大石小学以课后服务为依托,组建了书法、舞蹈、绘画、足球、篮球、创客等近20个社团。在过去,农村小学开设创客课程想都不敢想。“我喜欢操控机器人,我感觉机器人就像是我自己。”六年级一班的吴俊成是一个创客迷,他盼着自己能像老师那样轻松自如地操控无人机。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是办公平优质农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州区每年投入100万元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率先在全国成立“微型学校发展联盟”,实行问题共研、经验共享、质量共进;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教育信息化二期工程,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网络教学资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从2014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万确保每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餐。还一次性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实施热水澡工程,让近1.5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洗上了热水澡。如今,每年再投入50万维护运行,持续保障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利州教育交出了一张沉甸甸的成绩单: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65亿元,完成广元特殊教育学校、雪峰小学、万达中学等15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9830个;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16所,新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56套;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义务教育质量连续13年全市领先,高中教育质量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率达10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