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0日电 (唐倩 潘阳薇)“虔同哦虔同....。”20日,在德高望重的老者手持咂酒杆高声祈福中,四川省第十二届(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黑水县奶子沟彩林公园拉开帷幕。十余个古曲妙音、舞步飞扬的本土文艺表演原汁原味地展示“圣洁冰川·多彩黑水”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魅力,彰显了黑水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底蕴。

“黑水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沟域经济为统揽,精心打造‘冰川彩林’核心品牌,大冰川、大彩林、大雪山、大长征与乡村振兴融合互动、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一三互动,农旅相融’的高质量旅游发展之路。”阿坝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依当措介绍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大趋势。而在黑水,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特色村寨:5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7个村入选中国民族特色村寨,8个村创建为省、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各具特色的藏家村寨中,羊茸哈德身处彩林之间,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色尔古藏寨民俗文化底蕴厚重,是藏文化的集中体现,被评为四川省最美古村落;红色昌德、七彩甲足等各有主题、特色鲜明的村村寨寨,如璀璨星光散落在川西高原。

随着黑水县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休闲度假、消夏避暑、康养运动等产品的不断成熟,绿色出行成为生活习惯不断深入人心。黑水县从道路、景观、文化和标志等方面全力提升旅游形象,国道347线改造提升长约26公里的奶子沟骑游道,满足休闲旅游多样化需求,在蓝天彩林屋畔的生态美景纵享骑游之悦,让灵魂自由畅快在缤纷世界。
近年来,黑水县挖掘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已初步成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而不断赋予黑水乡村旅游新模式动力的则是当地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斯达温”、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为代表的142项省、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黑水县亘古不变的民族符号,是历史文化长廊的写实。黑水独特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持了最原始的基因。
其中,“卡斯达温”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黑水县独特的一种民族歌舞,古老神奇,粗犷豪放,气势恢宏,表现了黑水人民不屈的性格和质朴的审美观念,传递出黑水这方土地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文化;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则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黑水人在远古征战、生产、生活和劳作中创造出的独特的、地域特点明显的民族音乐,其民族的历史和文脉在这古老的音乐中得以传承。
“黑水县将持续强化旅游发展融合,以精品旅游村寨、幸福美丽家园为基础,依托民生项目建设,注重民俗文化挖掘与展示,培育更多文化突出、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和乡村旅游目的地。”黑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