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6日电 (吴平华)25日,安岳县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现场,安岳人民法院向媒体通报了为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两个一站式”建设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落实四川高院关于深推诉源治理实质化的总体要求,安岳人民法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通过构建三级诉讼服务网络体系、擦亮20分钟立案登记制名片、打好品牌法官调解牌等方式,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办案质效,切实做到司法为民的工作情况。

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为让县、乡、村群众享受同质诉讼服务,安岳人民法院率先将立案庭与司法调解中心整合为诉讼服务中心,在11个基层人民法庭建立诉讼服务室,在不设立法庭的边远乡镇或人口稠密的社区建立11个诉讼服务、巡回办案点,形成县城、中心镇、边远乡镇(社区)为一体的三级诉讼服务网络体系。
近年来,安岳人民法院通过三级诉讼服务网络体系年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诉前辅导等10000件次以上,促进纠纷诉讼与非诉化解分流有序,以诉前调解、非诉化解、多元衔接等方式年均解纷2000余件以上,充分保障了群众的司法权益,广受群众好评。
严格落实20分钟立案登记制要求,擦亮安岳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名片。从2015年起,为解决立案难顽症,安岳人民法院通过有效整合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建立起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立案流程,作出“20分钟立案登记”的承诺,对符合法定条件且材料齐全的立案申请,要求必须在20分钟内办完所有立案手续,让登记立案提速,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0%以上,20分钟立案登记制成为安岳法院诉讼服务的一张名片,该经验被推广到全市法院。另外,安岳人民法院还将手机微法院网上立案、异地跨域立案等线上线下立案网络结合起来,进一步把“立案难”变为“立案畅”。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支持、多方参与”的工作思路。针对一些群体纠纷、批量纠纷、信访苗头纠纷,积极推动乡镇党委作为调解主体,安岳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联合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积极配合、全程参与,并衔接基层调解组织、司法所、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律师等共同开展工作,聚力化解纠纷在基层。每年,通过该模式化解纠纷约200余件次(如龙台黑滩村4社200余户土地承包经营户与某农业公司土地租赁纠纷一案)。
持续通过专业化调解品牌,开辟为民服务新渠道。自2013年以来,安岳人民法院设立了以“全国模范法官”梁山、“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杨选荣等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充分利用先进模范法官的品牌效应和丰富审判经验,调解矛盾纠纷、参与非诉指导。对内承接立案分流开展诉前调解,对外衔接入驻律师、专业调解组织、公正辅助人员、人民调解组织等进行联动调解。每个品牌调解室年均调解纠纷100件以上。
通过“法院+人民调解”“法院+专业调解”方式,与人民调解组织、专业调解组织开展协同调解、就地进行司法确认;或在远程指导下协助调解组织为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此方式年均化解纠100件以上。今年以来,通过劳动争议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化解劳动纠纷70余件,该经验受到四川省总工会肯定。
据悉,自2017年起,安岳人民法院将系列普法活动整合为“与法同行”,要求法院“人人都是普法者”“个个都是普法志愿服务者”,着力通过“三个课堂”做实“与法同行”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已进行法律宣传300余期,受益人数15万人次以上。“与法同行”获资阳市委、资阳市文明委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