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3日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的有关要求,2021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党委选派医务部陶铁军、宣传统战部吴玉川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知木林镇驻村帮扶。根据组织安排,医务部陶铁军担任热窝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玉川担任二木林村驻村工作队员。此次阿坝行出发时,陶铁军的大女儿6岁,小女儿1岁,吴玉川即将与相爱三年的女友登记结婚,但他们为了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奔赴涉藏地区,前往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事业。
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
热窝村第一书记陶铁军祖籍黑龙江省,生长于湖北省江汉平原,1995年考入原华西医科大学后,就一直学习、工作在华西坝。
当真正要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的时候,陶铁军还是会因为未知而感觉到忐忑和紧张。但是他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学习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全面了解帮扶地区的民族政策和风土人情,主动向脱贫攻坚时期华西第二医院派驻万源市凤凰村以及核工业416医院派驻黑水县热窝村的工作队员取经,不仅顺利完成了心理建设,而且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今年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觉醒年代》,讲述的是20世纪初我国青年的觉醒。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乡村要振兴,就需要我国新时代农民的觉醒。我一定会按照上级要求,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绵薄之力,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农民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陶铁军说。
从山东平原农村到四川涉藏地区农村
二木林村工作队员吴玉川祖籍山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通过大学、研究生,多年一直在外地读书,2017年毕业后来到成都工作。10月从央企离职选择加入华西第二医院,2018年在华西认识了现在相爱三年的女友,并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2021年7月中旬,组织决定选派他到阿坝黑水县进行帮扶,任期两年。
“之前都是在新闻报道和跟随领导下乡调研时才能接触到驻村干部的第一手信息,现在自己亲身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感到十分的光荣”。吴玉川说,“女友也理解和支持我的决定,并表示要做好我的后盾”。
临行前党组织生活会上他表态,自己一定不辜负医院希望,做好驻村工作,安心扎根涉藏地区,从农村来,到农村去,脚沾泥土、仰望星空,为乡村振兴作一份贡献。
扎根涉藏地区,助力乡村振兴
新环境、新对象、新工作内容,工作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驻村工作队到达工作岗位后,第一步就是计划用最快的时间熟悉村里基本情况,但是很多当地群众只懂藏语,而两位驻村工作队员又都听不懂藏语,他们克服困难,紧密联系当地干部,通过入户摸排和村民大会逐字逐句地把政策宣讲到了实处。
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热窝村和二木林村都属于典型的高半山藏族聚居村落,通村道路陡、险,雨季塌方、滑坡时常发生,冬季结冰路滑;通组道路入户难、机耕道牧道路状极差,存在安全隐患,农业经济受自然天气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种养、外出务工和政府扶持。
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结合两个村的实际,和当地村干部一起到木都村川贝母现代农业基地和藏香猪养殖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并多次到维多村就农特产品的宣传推广、住地和村道的环境整治等进行考察学习。两位驻村干部通过村民大会、农民夜校和党组织交流活动把新的政策和方针进行了深入的宣传。


7-9月属于当地的汛期,在汛期期间两位驻村干部坚守岗位,多次上山开展“三防两安全”(防火、防疫、防地质灾害,生态安全、安全生产)相关政策的宣讲工作。在县气象局发布蓝色、黄色预警后,并积极主动在村常职干部群中发布撤离和避让的信息,组织并带领村两委干部建立灾害应急避险点,有序组织相关群众撤离。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两位驻村干部积极主动做好本村的疫苗接种工作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宣传工作,多次上山就“红事缓办、白事简办”进行政策宣讲,目前热窝村和二木林村疫苗接种工作已做到应接尽接,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驻村期间,陶铁军和吴玉川两位同志多次深入脱贫户家中,了解民情,并在各自村结合实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两位驻村工作队队员说,在开展涉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但有华西第二医院作为坚强的后盾,他们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他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华西二院精神带到平均海拔2800米的热窝村和二木林村,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