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4日电 题:一份初心 两代传承 四川西充老党员赵凤林和她的敬老之家
作者 尧欣雨 廖桂华
近日,在冬日的暖阳下,四川省西充县太平镇敬老院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79岁的老院长赵凤林正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这里是赵凤林工作了38年的地方。在这里,她先后照顾了198人,并为131位老人养老送终。为了她心中的这份坚守,她的老伴、儿子、儿媳都陆续加入了这条“敬老之路”。
赵凤林1984年到敬老院担任院长,当时敬老院只有5间破瓦房,5位老人,老人们每个月仅有15元的特困人员补助定补,日子艰难得揭不开锅。如何让老人吃饱穿暖,是赵凤林最为头痛的事情。

穷则思变,赵凤林绞尽脑汁想办法,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多业并举、以院养院”的新路子。她拾废旧品,做花圈、魔芋、凉粉卖,还把老伴做生意攒下的钱悄悄用在了敬老院的花销上。为节约开支,她亲自为老人们理发,利用自己“赤脚医生”的特长建起医务室,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赵凤林的老伴冯金春最初并不同意赵凤林到敬老院工作。“但是看到她那么辛苦,不忍心,只有来帮她。”2002年,冯金春来到敬老院当起了义工,一当就是19年。
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敬老院搬到了宽敞的楼房。有了土地,赵凤林又带领大家发展种养殖业,年收入达20多万元……敬老院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条件的改善,老人们越来越多,最多时候达到99人。
赵凤林70岁时,离家19年的儿子冯凌云回到她的身边,在敬老院承担起炊事员、服务员、饲养员的工作。工作踏实、耐心周到的他也得到了院民的一致认可。一份初心,两代传承,在赵凤林与冯金春的指导下,冯凌云逐渐接过父母扛了几十年的重担。2020年2月,冯凌云被太平镇党委政府聘为敬老院执行院长。
冯凌云每天清晨6点起床,首先到每个楼层检查一遍,看看老人们是否需要帮助和照顾,随后到养殖场喂养鸡、猪、羊,再回到院里帮忙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这些繁琐的工作,母亲做了38年,耗尽了半生的心血。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老的时候得到善待,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越来越能够理解母亲。今后,我也会如母亲一般尽心尽力地为老人们服务。”冯凌云说道。
“虽然现在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为大家服务的岗位,但在我心中,敬老院永远是我的家,院民们永远是我的亲人。”赵凤林说,这里是她永远无法割舍下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