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送金融“活水” 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
2021年11月24日 19:2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4日电 (漆奇)创业初期资金只有2000万元,目前总资产达3.62亿元。7年间,四川赢信汇通实业有限公司从一个小微企业成长为西南地区汽车配件生产龙头企业,这样的蜕变离不开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一直以来的贷款帮助。

  一直以来,该行主动作为,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多措并举,为企业“开渠”送去金融“活水”,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一帆风顺。

  截至2021年10月底,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83亿元,同比增长6.7%;小企业法人贷款余额超63亿元,同比增长16.6%。

  上门走访  找准发展堵点

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公司。漆奇 摄
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公司。漆奇 摄

  为了找准民营和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积极开展大走访工作,通过金融服务走访、融资需求摸排、融资产品营销、融资渠道拓展等举措,切实提高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经过持续走访,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发现民营小微企业发展路上最主要的堵点是因企业轻资产、普遍缺乏抵押物、成长性不稳定等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四川赢信汇通实业有限公司属于专业制动鼓民营股份制企业,前身是一家经营汽车配件产品的个体工商户。“我们公司创业之初资金仅有2000万元,在大三九汽配市场从事个体经营。”该公司负责人回忆,2014年,公司因流动资金不足陷入发展困境,邮储银行成都市猛追湾支行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伸出了援手。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众多企业陷入发展僵局。为此,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派出精兵强将,分批次深入民营小微企业进行走访,主动了解因疫情造成的企业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困难,经过常态化走访,为后续针对不同企业精准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开渠送水  疏通发展航道

客户的生产车间。漆奇 摄
客户的生产车间。漆奇 摄

  通过前期的调研走访,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建立起民营小微企业客户白名单,多渠道送去金融“活水”,疏通企业发展“航道”。

  开展小微企业沙龙活动,为企业家提供面对面交流分享平台,帮助企业跨界接触、共享信息、发现商机,讲解邮储银行小微e贷(税务、发票场景)、无还本续贷等适合小微企业的重点转型产品,为缺乏有效抵质押物、转贷资金筹措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强、响应速度快的金融服务方案。

  聚力政银合作项目,积极向财政、经信、科技等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争取帮助,积极参与“蓉易贷”“壮大贷”“园保贷”“科创贷”“文产贷”等由主管部门牵头、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性产品,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为企业发展加油助力。在省经信厅主抓的“园保贷”项目框架下,铆足干劲、精准营销,累计投放贷款12.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依托“抗疫贷”“复工贷”产品,定向保障抗疫涉疫重点企业融资需求,通过绿色通道、利率调整、贷款展期等方式,全力支持抗疫小微企业,并按照“应延尽延”的要求,对经营暂有困难的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截至10月末,共向28家疫情防控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3亿元,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办理原抗疫贷展期600万元。

  持续发力  蓄满发展动能

  2014年,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邮储银行成都市猛追湾支行向面临资金不足困境的四川赢信汇通实业有限公司发放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并派专人陪同客户远赴福建进货,帮助企业如期完成了生产加工合同,顺利渡过难关。

  经过7年多的业务合作,邮储银行成都市猛追湾支行与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先后累计向该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企业一直都按时还本付息,信用良好。在邮储银行的持续支持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现又新建厂区5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职工320多人,帮助68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四川赢信汇通实业有限公司只是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已由做单一的小企业贷款转向提供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多方共赢。

  下一步,邮储银行成都市分行将持续发力,围绕民营和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1+N”全方位金融服务,以互补共进的联动式服务促进资源整合利用,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