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一枝一叶总关情 排忧解难暖民心
2021年11月25日 15: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5日电 (陈扬)“陈老辈,最近过得怎么样?新房子住得习惯吗?”11月25日,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党员干部再次来到云台寺村村民陈仲华家中回访。今年8月因意外火灾导致无屋可居的陈仲华,前几天已经住进了崭新的砖房,各种生活用具一应俱全。“现在好了,有了新房子,村上干部还经常来关心我们,日子过得比过去还好。”谈起现状,陈仲华眼里满是感激。

修建便民桥。陈扬 摄
修建便民桥。陈扬 摄

  2个月建起新房的办事速度背后,展现着上马镇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力度和决心。今年以来,上马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实施“民心守护”工程,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先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督查72次,推动129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桩桩件件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夏天,住在上马社区傍晚出门散步的群众变多了。“沿线的路灯修好了,门口的臭水沟整治了,还修起了瀑布和便民广场,生活质量提升不少。”居民梁光莲感叹道。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群众关心的重点。为推进项目进展,上马镇探索建立“党委班子带头督导+部门分办治理+村上协助落实”机制,每名党委班子成员重点挂钩督办2至3个实施项目,推动项目落实。

  截至目前,已实施完成集镇路灯“亮化工程”、桐梓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防洪堤加固、隆黄铁路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8个,新建、改造村社水泥公路14.5公里,便民桥5座,实施土地整理项目9100亩,新建水渠、管网6.5公里。

  “在工作中,我们按照‘群众反馈问题——镇上汇总梳理——部门分级分类处理——纪委督查反馈情况’的“四步骤”闭环工作模式,实现问题高效解决。”上马镇党委书记郭辉洋介绍,四步工作法,提升了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11月19日,上马镇云台寺村柑橘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农技专家古帮泽正在向村民们传授柑橘管扶技术,为冬管季做好准备,村民彭家莲干劲十足,“有了老师示范,发展干劲更足了。”

  在今年10月全镇9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的干群恳谈会上,群众普遍反映农业项目落地后,缺乏后续技术培训和监督跟进,导致部分产业效益收成低。针对这一情况,上马镇成立产业发展专项组,由镇农业农村服务站、宣传服务站、纪委等多部门参与,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针对云台寺村、江田村、太平村规模种植的柑橘、蜂糖李、柚子等产业,镇上定期组织农技专家下乡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指导提高村民种植水平;镇宣传服务站联系媒体以及网络红人通过制作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宣传推广,推动农产品销路;镇纪委持续跟进,按照时间表下乡开展监督,落实责任倒逼机制,为产业发展增添双保险。

  今年冬天,各村农产品陆续迎来丰收,太平新村农产品销售中心堆满了甘蔗、柚子、腊肉等农特产品,闻名而来购买特色产品的人络绎不绝;云台寺村柑橘基地成了近郊自助采摘的热门景点,游客们一边游览田园风光一边品尝着爱媛的甜蜜。据统计,2021年上马镇柚子产值将达到800万元,甘蔗产值达到200万元,柑橘产值达到50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产业才能带动群众致富。”镇农业农村服务站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培训次数,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化种植效应,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只跑了一趟,就办好了两癌救助申请,比过去方便不少!”近日,团山村村民阮文芬得到了“两癌”救助的1万块救助资金,从申请到得到救助,“只跑一趟”,成为了上马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特色亮点。为深入推进“民心守护”各项措施落实,上马镇对镇、村服务站点提档升级,力推“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实现就业、社保、医疗等70个大类、118个小项“一件事一次办”,优化简化项目程序,极大提升办事效率。同时,对业务人员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转变服务态度,变“被动听”为“主动问”,让群众有更贴心舒适的办事体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员干部一线担当履职,今年以来,上马镇已入户开展院坝会27场,收集问题93个,各部门结合工作业务拓展服务,开出“为群众办实事”清单15张,解决问题102个。同时,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固定党日,以“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的模式,积极开展送技术上门、送服务下乡、送关爱到户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春耕志愿服务20次,专题技术培训9次,儿童公益培训5次,将暖心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实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上马镇党委书记郭辉洋表示,“民心守护”工程涵盖惠及群众关心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民心所向的工程,上马镇将“民心守护”工程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作风不实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全力推动“民心守护”工程有效实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