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江阳: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1年12月23日 16: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3日电 (邹立杨 袁玉华 陶明洋)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复用水池。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复用水池。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火电厂是用水大户,也是排水大户,很多环节需要用水,使用复用水系统后,不仅节约了用水量,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前不久,环保观摩团肯定了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复用水系统的节水效能。近年来,公司全面落实相关要求,设置集中废水处理站,实现废水“零排放”。

  曾几何时,江阳区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难”选择。对此,江阳区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6年以来,江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GDP增速高于全国、快于全省、优于全市,年均达8.5%,总量连跨两个百亿台阶、2020年达616.36亿元,位于全省前列、川南第二、泸州市第一,今年预计完成GDP678亿元(全域GDP830亿元),同比增长10%。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并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去年全区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4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89%,长江江阳区段平均水质达Ⅱ类标准,沱江江阳区段平均水质达Ⅲ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江阳区对环境污染说“不”。近年来,江阳区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放弃高污染高耗能项目。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长江机械、豪能传动公司转型,30万吨白酒小曲清香项目、泸州老窖技改提升项目加快推进。研发资金投入超过8亿元,基础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传感器等上游关联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5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2020年R&D达6亿元以上,创历史新高。”江阳区科技人才局负责人介绍,江阳区引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创建宇恒泰等省、市级众创空间4家,“创新驱动、产业重构、生态优先、全域并重”的可持续发展江阳模式基本成型,得到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认可。前不久,江阳区再次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蝉联“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多措并举打污染防治之战

污水处理。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污水处理。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每天早上6点左右,垃圾收运员便会挨家挨户收运生活垃圾,实现生活垃圾不过夜。”12月22日,正在家门前忙碌的况场街道游湾村村民孙治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很是满意。江阳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减少了长江、沱江、河湖沿岸农村生活垃圾对水的污染。

  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江阳区建立完善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积极加强“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关停取缔工业企业13家。聚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关闭搬迁长江、沱江养殖场5家,整治拆除长江、沱江生态红线管理范围内农家乐5家。累计投资3.63亿元,新改建雨污管网68.7公里,建成镇污水处理厂(站)18个、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厂(站)34个,镇污水处理率达69.3%,完成农村厕所改造6000余户。

  江阳区不断加大空气质量巡查管控力度,定期巡查拆迁地、建筑工地,坚持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工地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型多功能路面清洗车“前喷+侧冲+后洒+消防水炮”设计,360度全方位覆盖路面角角落落,让垃圾尘土无处可藏。

  “我镇是农业大镇,面临的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问题。”通滩镇建环中心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镇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严格划定了禁养区范围,污水直排沱江和米溪沟的养殖场先后被依法取缔,两家农家乐搬迁,消除了畜禽养殖业及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江阳区层层落实河湖长制,守护碧水清波。完成255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清理整顿沿江砂石堆场34个,搬离长沱两江餐饮船8艘,对河道非法采砂地、河湖岸、河湖路边种树复绿,力促全区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个城市,有了碧水就有了灵气。江阳区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设置42处监测断面对区管河流、水库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覆盖实施水质监测,为水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民参与建美丽宜居之家

岸青水绿。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岸青水绿。江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小区改造后,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了。”前不久,大山坪街道新南苑等4个老旧小区,“怎么改”通过居民参与改造完工,居民们十分高兴。江阳区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已完成67个老旧小区改造,剩余64个正在稳步推进中。历史性完成6600余户城市棚户区改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今天的江阳区,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发加入环境保护队伍。

  “焚烧秸秆违法,综合利用受益”丹林镇、华阳街道等镇街,村民自发组建小车、摩托车巡逻队宣传、巡逻秸秆禁烧,群众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由“我要烧”逐步养成“不能烧、不想烧、不再烧”的良好习惯。

  江阳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积极上门服务企业,宣传环保政策,听取企业诉求,提出解决思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助力提升精准治污水平。

  全区230多名区、镇街、村三级河(段)长,290多名巡河员、保洁员,1200多名环保志愿者,定期开展环保宣传、净滩、巡河等活动,做守护河湖的生态环保卫士。

  区水务局组织志愿者,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纪念日,除上街开展宣传外,还开展环保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让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沁入中小学生的心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色已成为江阳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站在新的起点,江阳区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倒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普及,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营造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