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竹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2022年01月11日 21: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1日电 (申梨)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绵竹市坚持“筑基、赋能、成势”总体思路,通过深化“放管服”做“减法”,优化服务做“乘法”,政策红利高“加持”,优质平台强“助力”,吸引优质企业在绵竹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实现了从“筑巢引凤”到“金凤恋巢”的深刻变革。

做足功课 优化营商环境的“绵竹模式”

  在绵竹高新区行政服务大厅里,整个大厅暖意洋洋,工作人员热情专注地办理业务,前来办事的群众满意而归。“这里的办事效率用一个字形容:‘快’!园区直通车服务,值得点赞。”四川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办理事项。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企业办理事项。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19天。绵竹市政府专门成立项目组,量身定制优惠政策,从基建到装修,每一个审批环节服务无缝对接。”海大集团土建工程师胡旭林为“绵竹模式”点赞。

  近年来,绵竹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紧扣“放管服”要求,以改革引领求变量,推行园区“直通车”服务机制,48项涉企审批事项在绵竹高新区实现园区办。推广汉旺试点经验,梳理54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委托所有镇(街道)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零成本·小时办”,全程网办事项达99.5%,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平均用时减少为40个工作日,基本实现了“就近办”的全域行政服务生态体系。

  “绵竹模式”还来自简政放权下的主动倾听、积极回应、超前办理。绵竹市委市政府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定期召开政企恳谈会,邀约企业面对面说实在话。18个工作专班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跟踪反馈。正因为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企业帮扶有力有效,绵竹大项目大产业欣欣向荣,大工地大建设如火如荼。

暖心服务 演绎项目推进的“绵竹速度”

  绵竹市委书记、市长“双班长”带头深入一线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261名网格员(指导员)、44名项目秘书上门送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疑难杂症”,真正将“暖风”吹到了企业的“心窝”。

  2019年初,盛泉钢铁重组整合和升级改造产能置换项目正式落地后,绵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开展专项调研,项目秘书全生命周期服务,举全市之力把建设中的“堵点”打通,让项目蓝图变成了实景图。

  绵竹市倾力打造绵竹高新区孵化加速器,组建四川绵竹高发投资有限公司,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场地使用、创业指导、管理咨询、技术支持、创业融资等全方位孵化服务,让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四川金瑞基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是入驻孵化加速器的企业之一。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绵竹高发投资有限公司为金瑞基业“定制”GMP标准洁净厂房、配齐中试设备、提供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以融资租赁服务的方式交付使用,全方位降低企业前期固定投资成本,真正让企业安心扎根。

  暖心服务,换来“金凤恋巢”。入驻仅一年,金瑞基业的和厚朴酚脂质体生产基地项目又落户生物医药城,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5亿元,年税收2.36亿元,将为实现千亿高新区提供强大助力。

  从“筑巢引凤”到“金凤恋巢”,折射出绵竹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绵竹市坚定不移地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机遇,在产业布局、政策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深耕细作,不断吸引外资来绵投资。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绵竹市委市政府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全面落实重大招商项目“全程代办”服务。针对重大招商项目组建工作专班靠前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多方联动打造了投资洼地。

  政策加持 诠释经济发展的“绵竹样本”

要让企业真正释放发展活力,离不开绵竹市委市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暖心政策。

  从1998年6月26日绵竹市委市政府确定发展民营经济战略至今,已经连续24年召开“6.26”民营经济发展大会。2021年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绵竹对优秀企业、优秀企业经营者、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绵竹市级部门集体承诺全力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现场还为256家企业兑现3325.81万元奖补资金,并公布《绵竹市党建引领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六条措施》。

  “我们享受了政府补贴和减免政策好几百万元。”德阳市东汽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岩松说,疫情期间,绵竹市委市政府“雪中送炭”,减免企业税收、电力、社保相关费用,大家伙的生产信心更足,更有干劲了。

  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近年来,绵竹市因地制宜出台了干货十足的“二十条”“黄金七条”“良好开局六措施”等政策,从资金扶持、金融支持、税费优惠、援企稳岗、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施策,为企业战胜困难注入“强心剂”;在全省首创人社基层服务平台进园区、组织博士团专家团队服务基层、请导师进孵化园为创业项目“把脉问诊”;落实人才保障,推动外来投资者、专业人才在落户、就医、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质待遇;用好用活融资担保、应急转贷和“园保贷”金融服务,为361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3.9亿元,为绵竹企业撑起腰鼓足了劲。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明显:2021年1至11月,绵竹1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东汽)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22.5亿元,同比增长21.8%,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2.1%,位居德阳市第二名。2021年至2023年,绵竹将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预计投入5亿元专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企业沐浴减负缓压的“阳光雨露”。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未来,绵竹将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大的魄力,构筑投资“新洼地”,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繁荣、美丽和谐的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