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合江:“访”出来的“民心桥”
2022年03月07日 15: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7日电 (罗丽)“今后不管天晴下雨,娃娃上学读书、大人种地赶场都不用担心掉到溪沟里了。”3月7日,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五亩村11社村民唐玉祥与邻里聊着新桥的事,笑容爬上眉梢。

  然而,不久之前,唐玉祥还在因溪水漫桥过溪存在安全隐患发愁。“要感谢新来的王书记,帮我们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说到修桥,唐玉祥总能想到合江县纪委监委派驻荔江镇五亩村第一书记王世冲。

  去年8月,被下派到五亩村任第一书记不久的王世冲下沉遍访,到群众家中倾听群众诉求和呼声。来到唐玉祥家中时,唐玉祥和同社的另外两名村民便同王世冲闲聊起来。

  “一到大雨天,去溪沟对面种个地都要趟水,好不方便哦。”“娃娃上学是大事,这座桥是必经之路,娃娃们经常因为趟水过溪沟迟到,最重要的是我们很担心娃娃的安危,下雨天心都是悬着的。”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向王世冲倾诉着多年来困扰11社村民的“心病”。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乡亲们有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离开唐玉祥家后,王世冲随即带队到现场查看,了解实际情况。

  原来,村民们嘴里念叨的桥在当地被称为陈家桥,该桥处于两条山间水流长期以来自然冲刷形成的溪沟交汇处,下大雨时两条溪沟水流较大并汇集到桥处流入杠汤河。但陈家桥桥体矮、桥洞小,且溪沟窄,溪水很容易漫过桥面达三四十厘米之深,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唐玉祥等家庭曾想过重建陈家桥,但由于经济困难,仅靠几个家庭无法承担相关费用,且该桥属于11社集体使用,需要集体共同决定是否重建,种种原因导致重建陈家桥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摸清情况后,王世冲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判,广泛征求11社村民意见建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陈家桥是溪沟附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必须要尽快重建,当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找准方向后,王世冲迅速向县纪委监委汇报相关情况,县纪委监委随即启动群众诉求联动解决机制,联合县委巡察办、县信访局等单位,协助筹集修桥资金7.2万元。

  “当初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王书记唠唠嗑,没想到他真的把这件事情记到心里面去了,帮我们筹到这么多钱修桥。”唐玉祥说。为了让村民放心,王世冲将资金交予村民共同支配,重建陈家桥。

  2021年9月,陈家桥开始动工重建,随后一座长约7米、宽约4.5米的新桥拔地而起。为了确保新桥质量达标,王世冲与群众代表还多次到现场进行查看、验收。除此之外,王世冲还举一反三,带队摸排该村存在类似问题的简易桥,积极组织村民通过集体筹资等方式完成问题桥梁修补或重建。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现在看来也要先修桥,有了新桥,我们去种庄稼、去场镇卖菜、运东西回家更便捷了……”桥修好后,11社村民们茶余饭后热议不停,发家致富的干劲和信心更足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一名驻村书记和纪检监察干部,倾听民意、为民解困是我的职责本分。接下来,我将在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创建文明乡村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团结带领五亩村村民,为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共同努力奋斗。”谈及下一步的驻村工作时,王世冲如是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