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科技赋能打造亮丽“枫警线” 多元共治当好平安守护者
2022年04月29日 10:5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 (阳燏)近年来,随着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建设的快速发展,绵阳市公安局科技城新区分局元通派出所党支部积极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带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民辅警队伍,坚持政治建警、依靠科技赋能、深化多元共治、促进平安建设,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平稳。元通派出所先后被授予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最强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政治建警 打造忠诚支部

  为努力锻造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公安队伍,元通派出所党支部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一龙头,严格落实党建责任,着力打造忠诚党支部。一是旗帜鲜明铸警魂。党支部深度融合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内容,扎实开展政治教育、党史教育、英模教育,将“公安蓝”底色融入“党建红”本色,打造了独具匠心的“三微”党建品牌,引领全体党员高举旗帜,夯基铸魂。二是学思践悟强党性。组织党员通过集中学、自主学、专家讲、写心得等方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信念、忠诚履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派出所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党员民警在本职岗位争当先进的导向鲜明,“优秀社区民警”胥正雄、安保先进个人王平、执法办案先进个人刘晓勇、杨红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是遵规守纪树标杆。结合警示教育、英模教育,班子成员带头开展队伍教育整顿问题查纠、整改提升,教育党员严把权力关、金钱关、交往关,当好廉洁自律的模范。派出所建所以来,无一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被追究法律责任。

  围绕能力提升 打造学习支部

  通过每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使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夯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一是完善学习制度,增强规范性。为规范学习制度,党支部积极拓展班子带头学、党员集中学、党日实践学、专家辅导学、平台智慧学等5种学习方式。全年开展各类学习50余次,专题研讨6次,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3次,实现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共同提升。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实效性。每月制定党员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列出必读和参考书目,明确学习内容,推动党员民辅警读经典、写体会、讲故事、见行动,党员撰写学习体会30余篇,挑选优秀的心得体会进行展评交流,通过各种学习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同志的党性修养。三是创新学习形式,增强针对性。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观江油王右木革命纪念馆、绵阳廉政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对党员进行现场教育,有效激发党员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依靠科技赋能 打造实干支部

  元通派出所党支部紧贴形势任务,依靠科技赋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业务”为目标,为群众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打通“我为群众办实事”最后一百米,着力推动派出所高质量发展。一是紧跟“民声”走向。创新开展“2+3+8+N”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整合社区“红袖标”治安巡逻队、“科安护卫”志愿者队伍联合分局其他部门出动警力6500余人次、警车200余台次开展夜间巡逻,2021年以来,辖区内传统侵财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3%,平安社会的基石进一步夯实。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集党务共建、心理疏导、纠纷调解、法制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工作室,很多群众喜欢到社区警务室坐一坐,社区警务室不仅是化解矛盾的主战场,更是群众遭遇难事寻求帮助的“倾诉室”,碰到喜事心情愉悦的“分享室”,多元共治建言献策的“议政室”,社区警务室调处矛盾纠纷280余件,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二是紧跟“目标”导向。支部紧抓“目标绩效”不放松,2021年完成了行政案件办理219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286人,侦破9件刑事案件,移诉13人,“一网考”成绩名列同类派出所全省第9、全市第1。三是紧跟“发展”趋向。开发建成了“智慧社区警务工作台”,日常信息采集查询、矛盾纠纷化解、居住证件办理等社区警务工作均已实现一站式办理,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2021年,在辖区建设天网246个、各类卡口69个,整合“雪亮工程”170路,整合社会面视频资源4213个,争取上级警种部门技术支持,实现多项数据链路和服务的有机融合,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社会评价满意度不断提升。去年以来,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了28.3%,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接下来,元通派出所将始终以“打造科技城新区平安样板”为目标,以党建创新内驱警务活力,让“公安蓝”与“党建红”相得益彰,为科技城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