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广安:非遗进校园 学生成为“守艺人”
2022年05月09日 11:4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9日电(王爵 王林)非遗进校园,学生成为“守艺人”。近日,四川广安市所有中小学均将传承非遗项目列入“必修课”,邻水烙画、手掌木偶,武胜剪纸、竹丝画帘,岳池灯戏、清音等一大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有效解决非遗项目的传承难题。

  5月6号,在广安市前锋区思源小学校阳光大课间,全校学生练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盘子。操场上,1800余名学生,右手拿着一只竹筷,左手举着一个盘子,伴随着《三字经》音乐节奏进行敲击,清脆悦耳的声音顿时响彻整个校园。

广安市实验中学学生正在练习快板。 王林 摄
广安市实验中学学生正在练习快板。 王林 摄

 

  据广安市前锋区思源小学校长邹家荣介绍,四川盘子是四川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曲种,通过敲盘心、盘边等不同部位,能敲出不同旋律。去年秋季开始,该校便将四川盘子作为特色课程,利用大课间进行编排,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目前,该校已经编排四川盘子曲目12首,并在全区进行了展演。

  “以前不知道,一根筷子一个盘子就可以敲出旋律,太神奇了。”前锋区思源小学校六年级学生兰馨非常自豪,练习大半年后,她已熟练掌握了四川盘子的敲击技巧。如今,家里来了客人,兰馨便会现场“炫技”,向大人们普及四川盘子相关知识。

  每周星期五上午大课间,位于华蓥市的广安实验中学,未进校门便闻曲声。“打快板、笑开颜,高高兴兴走上前,我把党史来宣传……”在全校师生齐参与的多声部快板伴奏下,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以“说唱”形式得以生动讲述。在这所学校,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人人会快板,个个有特长。

广安市前锋区思源小学全校学生正在练习四川盘子。 王林 摄
广安市前锋区思源小学全校学生正在练习四川盘子。 王林 摄

 

  岳池县苟角镇作为广安唯一书法类的“四川民间艺术之乡”。在苟角小学,每一位学生的书包里都会装着几支毛笔,而教他们书法的老师,大多时候都不是学校教师,而是当地在书法方面略有造诣的人,当地的厨师、医生、农民都曾作为该校的书法兼职教师。

  据广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安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将非遗传承作为课后服务和大课间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广大师生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