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txsc > 中国新闻网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文史工作要传承创新、贴近时代
2021年12月24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工作中的何天谷。 王磊 摄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文史工作要传承创新、贴近时代

  中新网成都12月24日电 (记者 贺劭清)“文史研究、艺术创作需要深入生活、贴近时代。我们经常组织馆员到基层开展文化调研和采风写生活动,让创作研究成果与时代同步,为人民发声、为人民画像、为人民立传。”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积极组织馆员围绕崇文鉴史等职能开展系列活动,努力为文史专家、艺术家搭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巴蜀文化的平台。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设立于1952年12月。大半个世纪以来,谢无量、陈子庄、隆莲等800余位德高望重,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的硕学之士先后被聘为馆员。近年来,无论是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决战脱贫攻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馆员们始终以澎湃的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以文化之力服务大局,与时代同频共振。

  何天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王磊 摄

  “我们的馆员虽然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坚韧、豁达的品质,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把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何天谷回忆,“川剧皇后”许倩云在被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因高龄已很少登台表演,但年过九旬的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年轻戏剧艺术人才培养上,目前她有多位学生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许倩云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学习川剧,甚至卖掉了自己的住房,老人家常说,谁爱川剧,她就爱谁。”

  2020年初,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举办了“致敬援鄂最美白衣天使”公益书画创作活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征集到了180余幅书画作品。“几位90多岁高龄的馆员带头创作,其他馆员纷纷响应。除了书画作品,我们还组织创作了200余首抗疫诗词。这些书画诗词作品,彰显了中国的抗疫精神和抗疫力量。”何天谷说,这次公益书画创作活动结束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将作品捐赠给了四川援鄂的医护人员,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记录时代、讴歌人民,是文史、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近年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多次组织馆员前往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调研、采风活动。“通过实地的调研采风,大家不仅收集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也经受了思想洗礼,创作的文艺作品更贴近时代,有一种激励人们向上奋进的力量。”何天谷回忆,在一次拜谒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活动中,烈士集墓前刻有“党徽低垂、全党同悲”的墓碑,让自己深受震撼,于是写下了“镰斧低垂怀壮士,英雄不朽死犹生”的诗句。

  为深入挖掘巴蜀地域文化资源,展示其独特魅力,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不仅每年举办“巴蜀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还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文史类书刋,并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举办大量的文史研讨活动。“许多馆员为人、治学的优秀品质十分值得年轻学者学习。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默先生生前参加文史馆集体活动的时候,每次都会早早来到会议室,坐在最前排,要知道他当时已经80多岁了。”何天谷介绍,蒙默的父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近代“蜀学”传人蒙文通。蒙默晚年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仍费尽心血整理出版了《蒙文通全集》,包括以前未收录的手稿、诗词杂著、佚文等近百万字,填补了学术空白。

  工作中的何天谷。 受访者供图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担负着“传承文化、培根铸魂、以文化人”的职责,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是常态化工作。近年来,何天谷多次组织馆员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开展主题创作和研究。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何天谷提出了启动编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志》的建议。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需要一部完整的史书记录下来。”何天谷说,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已经进行了两轮地方志的编纂,积累了不少历史材料,同时也锻造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编史修志队伍,将新中国过去几十年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成就用国志的方式纳入国家记忆、民族记忆,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