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川观新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首次对公众开放
2021年12月12日 10:15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祝欢
分享到:

  文物残片如何变身?博物馆精美文物陈列背后,文保人员付出了怎样的努力?12月11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度社教公益活动“拨云见日—成都考古社教行”举行第三场活动。35位文物爱好者走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保护,见证地下宝藏如何新生,一睹珍贵古蜀漆床风采。据悉,这也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首次对外开放。

  原来这就是“古蜀第一床”!

  文保中心,俨然一个科研现场。“我们就是在这里完成了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漆器的修复工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孙杰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文保修复现场的种种检测仪器、修复工具及多种修复方式。其中,被誉为“古蜀第一床”的成都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漆床,引起了参观者们的极大兴趣。

  2021年5月,“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亮相北京,这张古蜀漆床是此次展览上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它距今约有2500年历史,造型精美,色泽艳丽。孙杰介绍,2000年,一处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墓葬在成都商业街轮廓初现,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漆木器及竹器,其中就包括目前陈列在文物保护研究所的这张精美漆床。“刚出土时,漆床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孙杰向参观市民介绍,在商业街船棺出土的漆木器中,绝大部分都是家具、生活用具,如床、案、几等大型器物都是组合拼装而成的,其构件在下葬时都被拆成了散件,有的甚至分别放在了不同的棺木内。因此,在文物出土时,考古人员按照散件进行了统计和编号。通过努力,文保人员成功修复了一些器物,漆床便是其中之一。

  漆床的修复并不容易,需要历经多个步骤。2010年,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文保人员将商业街船棺葬中体量较小的4件棺木搬迁到“饱水木质文物保护工场”,采用乙二醛复合液脱水加固保护脱水装置脱水后,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从散乱构件中创造性甄别并完成漆床的拼接复原。修复后的漆床共由45个构件组成。“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是目前发现的古蜀最高等级墓葬,出土漆木器是战国漆器中罕见之精品,为大家了解古蜀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增添了重要材料。”孙杰说。

  被装在透明盒子里的象牙有何特别之处?

  “牙科大夫”现场揭秘

  古象牙保护一直是一项世界难题,文物医生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现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助理馆员陈俊橙向现场观众分享了“牙科大夫”的工作日常。

  他介绍,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象牙,保存现状十分脆弱,出土后由于失水速度加快,象牙会迅速开裂、风化,最终完全粉化。为了能将这批珍贵的象牙完好地保存下来,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正式立项,将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象牙及象牙器的保护工作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项目,在出土古象牙的脱水加固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根据对象牙的成分分析和脱水试验研究,选择用改性的有机硅材料把象牙嵌封保存起来。”他说,通过对材料的保护性能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用这种有机硅材料对出土脆弱古象牙进行嵌封保护,可以减缓象牙的失水速度,隔绝大气环境对脆弱象牙的腐蚀,又不影响直接观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前,有机硅灌封临时保护方法已经在金沙遗址推广使用,利用这一方法,已成功揭取保护象牙共65件,为进一步大面积现场揭取保护古象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科技、精细化

  现场互动讲述精美陶俑修复故事

  不仅如此,文物历史爱好者们还向文物医生们抛出了许多专业的问题。“不同材质的文物有不同的修复方法吗?”“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同时,要怎样做到同时保护它留下的历史信息呢?”一名参与市民在看到陶器残片时向孙杰发问。

  孙杰以今年后蜀赵廷隐墓出土陶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举例做了解答。据介绍,该墓葬中发现的伎乐俑姿态优美,服饰艳丽,是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精美的陶质伎乐俑组合,堪称五代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2010年11月底,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青龙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五代后蜀宋王赵廷隐之墓,出土诸多陶器残片。开始修复前,文物医生先用高科技手段对这批陶器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了解其胎体成分、烧造温度、彩绘技艺以及伤情。着手修复时,又根据碎片情况进行精细处理。有的残片表面附着物及颜色差异较大,文物医生就先用竹签对大面积的浮土进行清理,用手术刀对能清理的硬结物进行清理,再用棉签洗去附着泥土,用竹签将被软化的泥土和硬结物轻轻挑去,一点一点减薄硬结物,直至完全剔除。孙杰说,针对出现严重剥落、空鼓,以及酥粉等问题的出土陶器彩绘层进行了加固保护,对陶器上的烟熏痕迹,作为重要的历史信息予以保留。

  “非常有趣的行程,在修复第一现场学习历史故事,了解文物故事,期待更多的这类活动。”一名参与市民说。

  有热心市民问到:“木质文物是泡在里面的吗?怎么泡的呢?”

  “现场的文物,我们有几个处理步骤。第一个过程是现场运回来后保湿处理,要保持基本和出土遗址差不多的环境。在没有进行脱水加固前,先使用纯净水浸泡,一些杂质也会析出。第二个是进行置换脱水,将加固材料渗透进去。刚刚我们在楼下看到的那具较小的船棺饱水工作花了有10年时间,所以,文物的保护修复是一个漫长的工作,文物本身非常脆弱,能保存下来已经非常难得。”

  “放在恒温室的象牙,能保存多久?”

  “文物不能说保存多久,其实文物需要不停的保养,我们希望它保存得越久越好。但是任何材料都会有老化的过程,所以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可逆性原则,选择的保护材料具有可再操作性,材料在老化后可以安全的从文物上去除,而不影响文物安全和新材料的再次保护处理。”

  “金沙遗址博物馆有一件木耜,它是如何保存到现在的?在各个大学里文保专业是单独开设的吗?和考古专业有什么不同呢?”

  “如同我们之前说的一样,有机文物能保存下来对环境要求很高。那件木耜,当时它的保存环境十分特殊,在淤泥里形成了包裹,隔绝了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得以保存。出土时情况也是很糟朽,经过保护处理才能展示出来,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文保修复在大学里开设有专门的专业,我本人就是学习文保专业的。现在更加细化了,增设了科技考古、修复专业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高科技设备,以前没有这些设备,文物保护是怎么做的?”

  时代是有局限性的,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曾经我的一位老师说过,永远不要用现在的技术高度去评判以前的工作,我们永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曾经也遇到过一些错误,在心里有疑问,当时为什么不这样修复呢?其实这都是时代局限性的原因,将来的技术更好,我们保护修复的理念也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心观众感叹,“这个工作太辛苦了!”孙杰笑眼答到:“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是需要耐心的,因为文物不可再生,坏掉就找不到第二件一模一样的了。”

  记者 吴晓铃 成博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