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9日电 (罗兴 王有鹏)7月中下旬,泸州市龙马潭区的翠冠梨迎来了集中采收季。金龙镇曹坝村与双加镇大冲头村的千亩梨园相继开园,金黄的果实压弯枝头,清甜的果香弥漫乡野,线上线下销售两旺,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据统计,两地产量合计超11万斤,预计带动农户增收80余万元。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在金龙镇曹坝村360亩标准化梨园里,新型“喷雾式授粉”技术成果显著。“今年改用新技术后,梨子平均单果增重15%,糖度更高,虽然产量略降,但精品率提升至75%。”果农刘洪琼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介绍。
金龙镇曹坝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邓艳介绍,村里通过统一采购农业保险、搭建网上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实现“减产不减收”,开园十日已售出总产量的60%。
双加镇大冲头村则展现出“老树新枝”的活力。种植大户叶贵华夫妇的3亩梨园虽受天气影响减产,但在驻村第一书记张鹏的电商赋能下,通过朋友圈营销、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实现单价同比上涨20%。“现在每天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催单的老顾客。”叶贵华笑着展示手机里500斤的订单记录。
曹坝村通过“保险+期货”模式锁定保底收益,大冲头村则凭借优质果借力电商打开网上市场。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计划明年推广“5G果园管理系统”,让传统梨产业插上数字翅膀,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动力”。
农旅融合拓宽销路
曹坝梨园推出的“亲子采摘体验”吸引众多市民,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60人。“现摘的梨子特别清甜,除了自家吃,还要做成梨膏、罐头,分给亲友共享这份夏日甜蜜。”从泸州市区专程赶来的佘发书一边装梨一边笑着说。果园入口处,驻村工作队设置的品鉴台前始终排着长队,游客韩超连尝三个不同成熟度的梨子后,当场订购了20箱。
大冲头村则发挥“头雁效应”,由张鹏牵头组建“翠冠梨品控小组”,对全村400亩梨园实行分级销售。“精品果走电商渠道,残次果加工梨膏,实现全价值利用。”正在装箱的张鹏说,这些都是经心挑选过,顾客还是比较喜欢个头大、品相好的果子,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这样来年才会有回头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