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国银行保险网

农行凉山分行:“农情暖域”守护银发金融安全
2025年09月30日 13:3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网 编辑:曹惠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中国农业银行凉山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农情暖域”服务品牌为引领,近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多项适老化金融服务活动,通过暖心、贴心、用心的举措,切实提升老年客群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金融知识进社区,筑牢防诈安全线

  农行凉山分行多家支行深入宁南县康养社区、木里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凉山州老年大学等12个地方,开展多场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喜德城关支行、盐源向阳街支行等采用“彝汉双语”讲解模式,围绕储蓄、国债等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进行宣传,重点揭露“冒充子女”“保健品骗局”“养老金异常”等常见诈骗手法。2025年7月3日,70岁的客户张某接到号码为181开头(归属地贵州)的诈骗电话,对方谎称客户养老金异常,诱导客户下载所谓“办事通”“腾讯元宝”“翼服务”软件。客户及时联系网点,网点人员当即带领客户至柜台将该笔资金转为定期存单,第一时间保障资金安全。进一步核查交易明细、诈骗电话记录后确认,客户资金目前未发生实际损失。通过方言讲解和真实案例,帮助老年客户“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有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跨越数字鸿沟,移动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困难,农行西昌市支行组织工作人员走进老年大学,开展“手把手”教学,指导老人使用大字版手机银行、语音助手等功能。许多老人首次独立完成养老金查询、水电费缴纳等操作,截至目前,帮助老年客户完成水电费缴纳合计金额48120元,老人们欣喜地表示:“以前不敢用,现在太方便了!”这种耐心细致的辅导模式,逐步消除了老年群体对数字金融的恐惧。

  针对山区老年人出行不便、网点覆盖有限的问题,农行凉山分行将“移动金融服务车”开进村镇,常年不定期巡回于昭觉县深度贫困地区、会理县烟草产区、美姑牛牛坝易地扶贫安置社区、宁南县白鹤滩水电站等地,服务车里程148135公里,服务次数1480次,服务乡镇93个,办理业务15.72万笔,主要办理开卡、社保卡密码解锁、挂失补卡等业务。真正实现“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美姑县、昭觉县等地,农户纷纷用彝语表达感谢:“农行卡莎莎(谢谢)!”

  便民创新落地,电子指纹签名缓解“办事难”

  面对民族地区老年人识字率低、签名难等问题,农行凉山分行2019年12月在全国率先推出“指纹代替签名”服务。家住西昌市开源乡古塬莫村山顶的阿尔有古,往返乡上近40公里,有古的阿妈双腿残疾,患有白内障和耳聋,需用社保卡领取补助和就医,办社保卡需要本人亲见,这成了阿妈的“心病”。农行西昌太和分理处得知情况后,立刻组织人员调整排班,第二天一早就给阿妈“就诊”,材料收集、指纹签名、系统处理,不到半小时,阿妈的心病不治而愈。通过柜面电子指纹签名系统,大幅减少业务办理时间和纸质凭证使用。每笔业务平均节省3分钟,有效缓解排队压力,提升服务体验,体现了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探索与担当。

  爱心窗口+上门服务,暖心细节彰显温度

  农行凉山分行各网点均设立“爱心窗口”和“适老服务专柜”,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办理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客户,还可预约上门服务,截至目前,预约服务上门2750次。此外,该分行还在活动中为老年客户准备洗漱包等生活小礼品,累计服务超过2000人次,获得广泛好评。

农行西昌市支行走进老年大学宣讲金融知识。机构/供图
农行西昌市支行走进老年大学宣讲金融知识。机构/供图

  为守护老年群体的“钱袋子”,农行木里县支行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展“支付适老+反诈宣传”主题活动,覆盖160余人次;助农取款服务点则通过“扫码学反诈领奖品”等方式,帮助老年人熟悉移动支付工具,提升反诈能力,增强使用信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农行凉山分行以实际行动诠释“支付为民”的理念,通过系列适老化服务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和安全意识,更彰显了国有银行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未来,农业银行将继续深化“农情暖域”服务内涵,持续创新适老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杨敏 吕双虎)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