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第一书记免费上门护理 壤塘重病“阿姐”重获新生
2021年10月27日 15: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 (刘燚  刘小义)“伤口都结痂了,再过段时间就能恢复!”近日一早,晨曦透过薄雾洒向高原,为静谧的村庄披上金色的霞光,壤塘县上壤塘乡雪木达村3组壤木姐家同往常一样迎来了一位熟悉而亲切的客人。

  来到她家的是村上的第一书记、也是县医院的医生常东斯基。这已是常东斯基第20次走进壤木姐家免费为她换药了。说是客人,是因为常东斯基与壤木姐非亲非故,没有任何亲朋关系;熟悉而亲切,是因为这样的上门服务完全出于常东斯基自愿免费服务,且已经坚持了4个月之久,她们俨然已建立成了姐妹般的情谊。

  常东斯基一面习惯性地打招呼拉家常,一面熟练地戴起医用橡胶手套,在壤木姐身体伤口愈合处涂抹消毒药水。白色纱布粘好后壤木姐慢慢起身穿好衣服,沙哑的嗓音微弱地重复着“卡卓(谢谢)、卡卓(谢谢)....

  大病击倒“顶梁柱”

常东斯基(右)上门为壤木姐(左)换药。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者
常东斯基(右)上门为壤木姐(左)换药。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作者

  今年33岁的壤木姐是上壤塘乡雪木达村普通牧民,也是一位多子的妈妈,最大的16岁正在上高中,小的一个4岁一个1岁多,生活本就十分困难。2020年6月,壤木姐在家突发脑出血昏迷,随后被紧急送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经历长达一年时间与病魔抗争,今年7月壤木姐回家中休养。但因治疗当中伴随呼吸和饮水进食困难,壤木姐脖颈气管处、肚子上和胃部安上了呼吸管、输药管和进食管,即使出院后也不能立即拔除。

  “妈妈回来的时候瘦得我都快认不出了!”回想妈妈想出院回家的情景,大女儿修卡泪水连连。为了照顾妈妈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壤木姐懂事的大女儿修卡主动休学担起了一家的重任。尽管壤木姐休养在家,但是插管伤口处仍需按期消毒换药,不然随时将有感染的风险,可十几岁的修卡哪懂换药,更何况家里根本没有药。妈妈病愈回来一家人又是高兴又是忧愁。

  坎坷路遇“幸运星”

  经历病痛折磨的壤木姐是不幸的,但是在与困难斗争的“拉锯战”中她又是幸运的。

  正当一家人为后续康复护理一筹莫展之际,不幸的壤木姐遇到了生命中的“幸运星”。今年7月原本在壤塘县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常东斯基医生被派往上壤塘乡雪木达村担任第一书记,没想到一上任就碰到刚治疗回来的壤木姐。

  “不管在哪工作,我首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刚转变身份的常东斯基了解壤木姐的情况后,主动申请给壤木姐定时换药,重新担任起医生的角色。从那时起常东斯基就自费买药,定期给壤木姐换药一直到现在。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被惊讶到了,太让人心疼了。”忆起首次给壤木姐换药的情景,常东斯基至今仍感动唏嘘,“几根冰冷的引流管暴露在瘦弱的身躯外令人触目,因为气管处也有插管,只能偶尔发出微弱嘶哑的声音,很费力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因为生病,她看起来比较沧桑,我还以为她比我大很多,后来听当地干部说明情况才知道壤木姐居然只比我大一岁。”医者仁心,常东斯基说,从第一次换药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能帮的一定要帮她!4个月来,常东斯基在定期上门换药的同时还积极为壤木姐申请相关的政府补贴、医疗补贴,今年8月在常东斯基组织下还开展了干部群众募捐,筹集5000元善款为壤木姐补贴家用,村里也经常慰问壤木姐的病情,为壤木姐一家减轻负担,提供帮助。

  爱心温暖脱困境

  “每次放假是我最担心的时候,害怕伤口会因换药不及时而有感染的风险。”常东斯基家在外地,原工作单位在壤塘县城,一旦有事或因假离开村子,壤木姐总会令她特别牵挂。

  常东斯基说有一次自己休假,为了按时帮壤木姐换药,她提前一天回了村,刚走完壤木姐门口的小路,就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前,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壤木姐的脸上和身上,“看着她脸上的笑,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常东斯基悠悠忆道。

  经过几个月休养的壤木姐气色明显红润许多,引流管相继去医院拔除掉,伤口已经结痂,如今还能简单做一些日常家务。常东斯基在换药时也热情地和她拉拉家常,经过4个月的相处,两人之间还多了一份姐妹情谊。“常东斯基医生就像我的妹妹一样!”逐渐好起来的壤木姐可以轻轻说一些话了,常东斯基除了帮她换药外还经常到她家里问候,帮忙收拾,有时还会拿一些排骨和营养品补帮她调养身体,这些壤木姐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据常东斯基介绍,壤木姐在身体完全恢复后也不能从事太辛苦的工作,因为她除了脑溢血后遗症外身体还有其它疾病,村上正考虑为壤木姐争取公益性岗位,继续帮扶她家。

  “身体好了之后我要继续照顾孩子,让他们读更多的书!”大家的关心和帮扶给了壤木姐莫大的温暖和鼓舞,经历生死考验的她正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新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