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混合4种“配方” 恒丰银行自贡分行为小微企业调制金融“鸡尾酒”
2021年11月04日 10: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4日电 (黄河流)在恒丰银行成都分行刚落下帷幕的“大比武”营销活动中,恒丰银行自贡分行获得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来之不易,仍要努力。”恒丰银行自贡分行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分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金融保障“六稳”“六保”,针对性实施小微实体、绿色经济和地方特色产业复苏行动,综合运用优势金融产品、高品质综合服务和成本压降方案,以速度、温度、力度和高度4种“配方”,调制出一杯杯为小微企业纾困的金融“鸡尾酒”。

拼“速度”  用产品提升服务能力

  速度,是金融机构的敏捷体现。日前,恒丰银行自贡分行党员突击队员龚坚在自贡市自流井区某制造业企业拜访时,了解到该企业正苦恼于缺乏原材料购买资金。“我们联系了多家金融机构办理融资,都存在抵押物权质押手续繁多的问题。”在对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后,龚坚迅速在脑中为其匹配了一款融资产品。

会议现场。恒丰银行成都分行供图
会议现场。恒丰银行成都分行供图

  “您可以试试我们的‘好房快贷’。”龚坚向对方介绍,这款融资产品额度较高、时间长、发放快,自动享受普惠金融利率,能够一天内完成审批和贷款发放,企业可直接在线上自助提款、随借随还、循环贷款。得知消息后,该制造企业办理了业务,及时解决了资金难题。通过这种融资方式,今年以来,自贡分行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超过5000万元。

比“温度”  以暖服务助特色产业“过冬”

  “员工跑得勤,企业少跑腿。”这是自贡市民营企业“金融顾问”组长、恒丰银行自贡分行主要负责人在面向员工时,常常说的一句话。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自贡市的文旅产业就开始“过冬”。“我们要发挥党员力量和产品的优势,及时推出有温度的服务,帮助自贡特色产业度过难关。”在该负责人的建议下,自贡分行成立了金融服务党员突击队,还专门梳理出地方“特色产业白名单”,依托恒丰银行优势金融产品,以大数据支撑实现“线上审批+线下服务”让企业少跑腿。

  今年7月,该行首个“特色产业白名单”的自贡龙腾文化企业负责人,就坐在办公室内体验了全流程一站式申请融资服务。“特别好,恒丰的这种暖服务,让我们身处‘寒冬’的企业得到了温暖。”据悉,今年以来,针对自贡市彩灯行业、文旅产业、扎染行业、绿色产业和小微企业,恒丰银行自贡分行已经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2亿元,为“过冬”的地方特色行业穿上“保暖衣”。

  有“力度”  名单为小微企业降成本

  有“温度”,更要有“力度”。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不少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在生产经营上面临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为小微企业纾困一直是金融服务的痛点,我们就瞄准这个痛点来有所作为。”恒丰银行自贡分行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自贡分行坚守金融本源与社会责任,持续强化小微客户金融服务支持,以优质高效金融服务保障企业生产运转稳定。

  为此,恒丰银行自贡分行建立了金融“帮扶白名单”,持续推动贷款利率下降,新发放的普惠贷款利率均在4.7%及以下,并继续降低存量客户续贷利率。今年以来,自贡分行累计为存量客户降低利息、全额支付抵押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和部分企业的保险费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600余万元,为疫情期间经营困难的酒店等产业采取挂账、延期支付等300余万元,用力度彰显了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

见“高度”  高端方案助地方发展

  目前,自贡市正在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作为生长于自贡的金融机构,恒丰银行自贡分行也在积极推进该战略。此前,自贡市高新工业园区一家科创企业正在积极同某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拟引入著名材料专家院士入市,虽然当地园区和企业已做了很多工作,但融资破题始终是一个难点。

  得知情况后,恒丰银行党员突击队队员蔡谦主动前往企业拜访,推介了“院士专家贷”。“这是恒丰银行面向高端科创人才的金融产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经营性贷款业务,无需额外担保,享受普惠融资利率。”随后,蔡谦用一份有“高度”的金融服务方案,成功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也给企业负责人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要持续以自贡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导向,用一个个有高度的金融服务方案,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恒丰银行自贡分行主要负责人称,近年来自贡分行党员突击队已经成为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未来,他们还将活跃在自贡发展第一线,为再造产业自贡装上更多的恒丰“金融推进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