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5日电 (杨春梅 刘俊)“现在安装了集中充电桩,终于能安安心心地使用电瓶车了,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充电,或者充电时发生安全事故了。”近日,家住泸州市江阳区南城街道滨江路的居民邱宁书万分欣喜,之前她在给电瓶车充电时因下雨漏电心有余悸,只好忍痛告别自己心爱的“电驴子”。今年,经多方协调,她家附近终于安装了集中充电桩。“不仅安全有保障,而且很便捷。”。
群众事,无小事,关系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据悉,江阳区南城街道共有居民楼628栋,居民22240户,且大多数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各项设施陈旧,居民意见突出,给小区综合治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今年以来,随着泸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南城街道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为民生实事突破口,化被动为主动,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为群众排忧解难。而在小区安装集中充电桩,就是南城街道办实事的举措之一,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便利赢得了点赞,还为社区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基础。
“我认为小树林小区范围大,人数比较多且靠近澄溪口农贸市场,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且大多电动车在门市充电,安全风险大,建议增加充电桩。”今年8月10日,在国窖社区的院坝会上,该小区住户张先生说。
“王书记,我们廖家花园也建一个集中充电桩嘛,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电瓶车充电难问题,还可以减少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廖家花园小区的住户张女士急忙说道。“会的,会的,我们也正在抓紧收集大家的建议,认真的思考充电点位,争取早一点建成。”南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王红回答。
在这样的院坝会和入户走访中,南城街道纪检干部和社区、物业、应急办等人员走社区、入小巷,收集居民建议,认真分析汇总。
面对辖区居民电动车数量越来越多、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多发频发等特点,今年以来,南城街道纪工委着力推进“技防”设施建设,以网格为基础,针对居民反应强烈的老旧小区充电问题,走进小区查看、摸排、选址,对电动车数量进行统计,对所需充电数量进行比对分析。
经过前期调查了解,南城街道辖区范围每天流动电动车1000多辆,需要建立100余个集中充电桩,才能满足日常充电需求。为尽快解决居民急切的电动车充电问题,南城街道纪工委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按照前期确定点位和居民建议,对施工方案、图纸设计、工程概算、安装数量进行认真核实,以“不漏一处环节、不出一点差错”的标准全程跟踪督导。经过半年的努力,一排排崭新的智能充电桩落户南城街道小树林小区、童家路小区、凤祥苑小区、廖家花园4个小区。
截至目前,南城街道共计完成24个智能充电桩建设,为居民提供24小时充电服务,可满足200辆左右电动车同时充电,居民可通过扫码或投币支付进行充电,有效解决了居民私搭乱接电线造成的安全隐患,显著改善了小区环境和秩序。
“小区安装充电桩关乎民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小事,是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王红介绍,今后街道将以提高居民生活的满意度、舒适度、安全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