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6日电 (顾艺然)“‘办不成事窗口’:正在推进5项,反馈纪委监委督促7项,协助办结22项……”近日,走进绵阳市安州区政务与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政务大屏上不断闪动着各个窗口办理进度。

流程清楚、进度透明、效率看得见,如此转变源于今年6月初,安州区纪委监委在推行“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时举办的清风问政栏目上,部分企业反映区政务与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办事“踢皮球”。
“说是为了服务企业,几百项工作都集中办理,结果一个小事让我来回跑了两三天。”栏目现场,一位企业主“一针见血”指出问题。
原来,变更联络员和年报这个事项是每个企业每年必办工作,一些新办的企业考虑到工商营业执照都是在服务中心办理的,因此对变更联络员和年报需要单独到各乡镇的市场监管所办理很不理解,从现实情况来看,的确造成了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企业多跑路,增加了办事成本。
“不是我们不办,是没有权限无法办。”面对投诉,工作人员也是着急又委屈。
“双方都有难处,但既然是服务,就必须把服务质量提起来。”了解双方矛盾点后,安州区纪委监委负责人当场表示,将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商议,2个工作日给予答复。
随后,安州区纪委监委发出提示函,督促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政务与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协作整改,通过下放权力、增设窗口、线上跟进、集中办理等方式,最终让变更联络员和年报等事宜实现一站办结。
“窗口人员态度很好,但可能由于职权关系,一些不常见问题还是无法解决,请相关部门设法解决一下。”在回访中,多数企业负责人这样反馈。
针对这类问题,6月中旬,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在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窗口”,群众办事如遇“疑难杂症”,可到窗口反映、寻求解决。窗口接件后及时对接相关部门,各部门则对能当场解决的,当场答复并办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3个工作日内办理并反馈;对解决难度较大的,7个工作日内办理并反馈;对不能办理的,3个工作日内落实回复,说明不能办理的原因并做好解释工作;对规定时间内无答复、不解决、推诿扯皮的,上报区纪委监委予以处理。
同时,派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根据职能职责,协助区政务与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推出服务“安心办”品牌,制订出台帮办代办服务制度,并在区镇村三级政务和便民服务机构全面推行。结合“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组建千人代办专员、设立代办热线、建立代办台账,落实代办服务。
“我的身份证过期了,办理身份证时发现身份信息被注销,先后去了原户籍所在地北川县和现居住地秀水镇都没法办理,没想到你们效率这么高。”近日,市民何先生找到“办不成事窗口”,经过十几分钟协调,成功办好身份证的他连连称赞。截至目前,该窗口已累计受理企业、群众“办不成事”的问题103个,协调解决101个,解决率达98%。
“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只是我区开展‘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中众多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安州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安州将以“窗口”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针对窗口服务质量、人员作风、办事效率落实定点监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