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极核功能不断凸显 2021年成都都市圈GDP超2.5万亿元
2022年03月10日 10:09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昨日,记者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2021年,成都都市圈极核功能不断凸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1.9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达33.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主干能级持续提升,成都都市圈GDP占全省的比重为4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成都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37%,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人均GDP迈上8万元台阶、达1.3万美元,高于全国和全省、达到全球中等收入地区水平。

  按照去年印发的《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将突破3.3万亿元。四川省统计局分析认为,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到2020年7月27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挂牌,再到2021年底《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成都都市圈内“四圈”建设正在提速,协作共兴的产业圈、开放合作的朋友圈、快捷高效的通勤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正在形成。

  协作共兴的产业圈: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如何实现目标?产业协作共兴是关键。

  成都都市圈依托“三区三带”,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整合构建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和重点产业链,现代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2021年成都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增速比全省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5495.2亿元,增长9.6%,增速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2%,比上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成都都市圈服务业增加值15487.9亿元,增长9%,增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54.8%,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后劲足,成都都市圈工业投资增长11.9%,增速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5%,技改投资增长20%,分别比全省高1.6个、2.5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支撑强劲,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成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300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开放合作的朋友圈:

  成都德阳国际铁路港初步实现一体化运营

  成都都市圈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如何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更多的朋友共谋合作,共话未来?

  一方面,成都都市圈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推动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消费场景升级,实现消费能级与品质双提升。2021年成都都市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达11336.8亿元,占全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分别为47%、32.8%。另一方面,成都都市圈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2021年,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2位;中欧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初步实现两港一体化运营,境外城市站点增加10个、达68个;成都都市圈外贸依存度达33.9%,比全省高16.2个百分点。

  快捷高效的通勤圈:

  基本形成高铁半小时高速一小时通勤圈

  2021年10月26日,成都天府通APP扫码乘车功能在眉山正式上线运行。此次上线也意味着,成德眉资的市民可在四市实现公交、地铁的无缝对接,便捷乘车。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未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4个极”,并指出要加强4极之间的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成都都市圈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已基本形成高铁半小时、高速一小时通勤圈。高效率交通网络密度不断提高,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城际断头路打通项目加快启动实施。坚持推进动车公交化,都市圈日开行动车达120对,平均最短运行时间23分钟。交通服务同城持续深化,稳定开行10条跨市公交,天府通在都市圈实现一卡通刷、一码通乘、优惠共享。

  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无差别受理

  真正无差别的同城生活,关乎教育、医疗、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目前,成德眉资四市异地就医已实现“一站式”直接刷卡结算;四市职工在成都都市圈范围内异地买房时,可就近向缴存地公积金中心申请公积金贷款……成都都市圈正在协同推进优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联合实施同城便捷生活十大行动,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在教育方面,统筹教育资源跨市配置,推动“教育+互联网”发展,成都优质网教资源覆盖德眉资学校近150所。在医疗方面,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实现“一码通”,加速推进医联体建设及医疗资源共享。在社会保障方面,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医保参保关系异地转移“一站式”通办,首创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同城化贷款异地使用政策。在文化体育方面,联合打造三星堆、大熊猫等天府文化名片,实现图书馆文献通借通还,加强体育赛事和户外运动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在政务服务方面,共同发布都市圈营商环境宣言,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城无差别受理。

  记者 李艳玲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