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成都聚焦舒畅消费 今年将改造提升42个商圈
2022年03月07日 09:10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系列社会政策,更是兜牢民生底线。从全国到地方,两会连着千家万户,两会反映着民声民意,“幸福”是不变的话题,却也被赋予新的意义;从北京到成都,我们发现幸福的人,倾听着幸福的故事,也在这里和幸福相遇。

  我的故事

  讲述人:成都益民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迅玮

  自2月20日成都公布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以来,我和同事便一直忙碌在菜市场防疫保供的一线。全市疫情防控迅速而有力,生产生活稳定并且井然有序。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不敢松,但美好的春光和倒排的“时间表”在无声催促着我,冷链物流项目、市场更新改造这些年内的重点工作同样耽误不得,心中一直萦绕的是等不得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责任感。

  三月春至,中国进入“两会时间”。虽然忙碌,但我和大家一样关注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为奋进中国的欣欣向荣而振奋,尤其是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民生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公司过去一年在疫情防控、供应保障、改革转型和服务能级提升等方面着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益民菜市工作的这10余年,我深切体会到,菜市场是老百姓购买一日三餐所需的重要场所,关乎市民生活幸福感,更是承载着人们的殷切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围绕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的消费服务新场景打造,公司推进了首批30家益民菜市更新改造提升,促使“老菜市”焕发出现代服务“新动能”;在门店植入100个基地菜直销点位,持续构建核心供应品类“价格洼地”,助力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这些工作离不开从中央到省市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离不开城市“菜篮子”建设系列政策的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亿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我们行稳致远的动力。时代在变迁,菜市场在迭代,不变的是我们服务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初心和决心。作为“菜篮子”民生服务企业,公司正稳步有序推进益民菜市点位规模拓展,紧锣密鼓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强化供应保障和食品安全管控能力,并将持续深化消费服务新场景打造……只有把服务做得更加精细,市民的“菜篮子”才能拎得更充盈更放心,这是我和同事的共识。

  幸福背后

  涨居民收入,降生活成本 “一涨一降” 增加市民幸福感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提问,“2022你最期待什么?”在这个问题之下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两个关键词频繁出现——“幸福感”和“钱袋子”。如何让“钱包更鼓”“幸福感爆棚”的市民期待变现?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和“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的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成本降低关乎市民生活幸福感,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百姓“身边事”“心头事”,凸显成都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更彰显城市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

  涨起来!

  提高工资性收入 增强高收入岗位供给

  要提高收入水平,一个很实际的方式,就是为居民提供更多机遇,让就业有保障。家在成都市温江区的应届生何芮雪今年6月将毕业于上海的一所高校,她春节登录成都人才网的页面,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让她应接不暇,“岗位真是海量,想找个电子商务类的岗位,适合自己的还真不少。”

  事实上,对于居民收入的提升,成都的推进工作早已启动。拓宽就业、增加岗位是其中重要方向之一。成都研究出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2021—2025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专项推进组工作机制,梳理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责任、项目、机会三张清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项项务实的举措,正让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今年,“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重点聚焦共同富裕目标,从4个方面推进富民增收。首先,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强专业性、高收入岗位供给,年度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23万人,新培育高素质农民不低于1.45万人;其次,增加经营净收入,持续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和用工成本,实施企业上规、龙头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5家以上、融资规模达2500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成都还将聚焦增加居民财产净收入,力争盘活存量租赁住房3万套,实施集体经济重大项目30个以上。同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健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低保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机制,持续均衡推进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推动市辖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月收入870元、其他县(市)达到820元。

  降下来!

  日子从“省着过”到“美着过”

  穿过琳琅繁华的商业店铺,来到露天中央广场,各类艺展区呈现在眼前……随着二期的落成开业,万象城已变为包含大型中央广场的环形商业综合体群落,内核与业态都进行了提档升级。

  为何要不断赋能商业新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所以我们要按照市民不断提升的生活品质要求,不断完善服务业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成都将实施新消费创生引领行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消费新供给、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培育消费新品牌。

  “能够自由舒心‘买买买’,获得感、幸福感也‘加加加’!”这正是记者身边不少人常常给“幸福感”下的定义,也是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努力使市民居住更加舒心、社区生活更加舒服、品质生活更加舒美、生活消费更加舒畅。“全年开工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173.7亿元,完成率117%。”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记者了解,今年成都将实施舒心居住计划,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舒服社区计划,加快推进12个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发布社区商业机会清单3.0版,打造46个社区商业示范场景。成都还将聚焦舒畅消费,计划改造提升42个商圈,创建6条省级示范步行街,推出18个特色消费新场景和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争创国家智慧商圈建设试点,并实施舒美品质计划,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健全信用修复、权益保护、产品追溯等制度机制。

  代表委员话幸福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收入

  今年成都将聚焦增加居民财产净收入,力争盘活存量租赁住房3万套,实施集体经济重大项目30个以上。

  在实现全面小康后,怎样让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幸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将有助于提升村民收入。”陶勋花表示。

  陶勋花说,岷江村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实践,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创新出“整体开发”“旧房切割”“抱团腾退”“百家联营”等多种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利益联结为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在多种创新模式的带动下,农村沉睡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带动了周边区域项目落地、经济发展,在丰富且提振乡村产业业态的同时,也使老百姓的收入多元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2.1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7万元。

  “自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找准定位、先行先干。”陶勋花表示,将带领乡亲们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建设高品质乡村生活宜居地中作出示范,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增强城市吸引力

  “变化非常快,尤其这一两年变化非常快,我所在的小区成都理工东苑属于成华区二仙桥街道长林盘社区也是这样。在去年年底疫情期间,社区的治理能力、服务水平,确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许强感叹。

  体育健身设施、5000多平方米的绿地、停车场……“现在学校周围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许强认为,成都市推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这一举措非常好,作为一名成都市民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2022年,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提出,重点是深入推进“四舒计划”任务实施,努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市场价格平稳、社区生活便捷。

  “推动这一系统性工程落地实施,有助于成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比较优势。”许强谈道,作为高校,非常需要外地人才,希望他们能落户成都。“环境对人才非常重要,原来很多人都是想到北上广去,现在成都生活越来越舒适,我们也明显感觉大家愿意到成都来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有利于增强城市吸引力。”许强说,加快推进12个国家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推出18个特色消费新场景和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这一系列舒服社区计划、舒畅消费计划等,无疑有助于增加成都软实力和吸引力。

  记者 孟浩 李颖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