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fctt > 中新网四川

联合九大博物馆,世茂业主陪伴计划背后的“文博新意”
2021年07月13日 13: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3日电(李杏)

  文化是人类精神思想集中输出的瑰宝,文化在哪里生长,文明就在哪里传承,人类就有怎样的生活。

  总需要有一些地方、一些东西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承载和传达历史文化的气息,证明曾经有某些人某些事的存在,留下指引未来的路标。

  而博物馆则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地方。博物馆能陪伴我们穿越千年,回味时光。

  这个暑期,世茂“业主陪伴计划”上新,西部世茂‘博物馆奇妙季’即将拉开帷幕,西部世茂将携手四川省内九大博物馆,为观众带来九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以线上云探馆的方式为大家解读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季

  携手九大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季即将开启

  据了解,本次西部世茂‘博物馆奇妙季’活动,将联动一批最能展现巴蜀文明魅力、反映西部文化价值的重量级博物馆,包括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自贡盐业博物馆等九家单位。并且,将在为期近2个月的时间内,在腾讯微视“微视四川“频道开展9场直播活动,陪伴大家一整个暑期,带领网友“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故事,探寻历史遗宝。

  在本次活动中,你不仅可以走进容纳海川的四川博物院,去聆听出土自东汉时期的说唱陶俑的声音,欣赏一代大家张大千的深厚绘画功力;还可以追溯成都3000年来的历史脉络,了解花重锦官城的由来;甚至穿越千年,在成都文脉的源头之地——金沙遗址之上一睹太阳神鸟的风采;当然,也少不了“身居草堂,心忧天下”的杜工部留下的千古名片,与那一间遗世独立的茅屋。不仅如此,西部世茂还将带你走进神秘莫测的三星堆博物馆,去探索那半张金箔面具背后的故事。

  探访九大川内博物馆,与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面对面,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探索陪伴关系,彰显西部世茂“人文陪伴”

  西部世茂携手九大博物馆还是其对当代陪伴关系深入探索的一次尝试。

  今年6月9日,世茂业主陪伴计划正式发布,并提出了从“人文、健康、远见、智能、友邻5个方面,支撑向往生活共同体”的实现。其中,人文陪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与家庭的共同成长、年轻生命的教育与传承。

 

 

陪伴计划

 

 

世茂业主陪伴计划

  当代青少年的人文传承与教育,从来不是囿于教室里的成长,而是以走出课堂,提高社会实践和文化审美两大能力为目的,进行人文修炼与高感知。

  比如世茂2016年就开启“光合教育”概念,核心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公益、营地、青训、研学等多维并进落地,陪伴了超30万家庭共同成长。

  这其中三峡科考营、非遗传承课堂等,已成为孩子们暑期打开眼界探索实践的窗口。

 

 

三峡科考营

 

 

非遗传承课堂

  2021年,西部世茂在“业主陪伴计划”的理念之下,为了更好的陪伴业主进步和成长,在举行此次“博物馆奇妙季”的同时,西部世茂还同步开展了“世茂博物馆小主播”公益招募活动,以游学博物馆为主题,在专业讲解与趣味互动的形式下,实现传统历史文化寓教于乐的传承与守护。

  而参与了“博物馆小主播”公益招募活动的小朋友,不仅将获得一次独家的博物馆探访体验,还可以与博物馆金牌讲解员面对面探讨文物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西部世茂一直以来都坚持聚拢品牌资源,在成都,从世茂玉锦湾到世茂云湖,从世茂城到世茂云璟,西部世茂开展了包括“蜀中锦绣少年行”、“非遗非常潮”以及本次的“博物馆奇妙季”等文化公益活动。

  2021年西部世茂业主陪伴计划正式启动,光合教育课堂在各地陆续启动。

  聚焦成都世茂云璟及天水世茂云海郡两大项目,这个暑期,为小业主开设了《非遗课堂》,深度解读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的六大文化瑰宝,包括合肥纸笺加工技艺、武汉木雕船模、长沙棕编技艺等。首批社区课已于7月3日正式开课,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

 

 

非遗课堂

  从博物馆探访到非遗社区课,线上蔓延文化火种,线下燃沸少年之心,世茂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提供线上线下多维陪伴模式,持续为用户提供美好新奇的体验,丰富陪伴资源矩阵,聚合美好欢乐场,持续升级陪伴深度。

  2021年,世茂付诸行动来诠释“陪伴”二字,跳脱出原本既定的物理空间桎梏,将情感关系延伸到空间生活场景、个体价值认同、个性需求满足等维度,链接人文、空间与城市,让时间、距离、亲疏都不再是壁垒。

  这个暑期,川内9场博物馆带着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与您会面,这是城市与文化的根源重连、新生与传统的血液碰撞,古文明与现代潮流的交融,同样是西部世茂持续探索陪伴关系的“人文主张”。

  未来,西部世茂将不断给出关于美好价值链的思考与实践。让个体在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区、与城市等多元互动过程中,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幸福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