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冕宁县、西昌市等地,实地调研采访当地农行坚持“农行姓农”的服务理念,践行金融助企惠民、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
一针一线绣出彝家村寨“共富图”
“唱支山歌给党听,党的恩情比海深;青山绿水越西美,彝家儿女生活富……”在凉山州越荣服装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荣服装”)担任彝族刺绣的毛月依莎一边轻声哼唱,一边麻利地操作缝纫机,有节奏的“嗒、嗒、嗒”似乎在为她伴奏。
越荣服装是浙江宁波长荣制衣有限公司与越西县农业和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生产校服、鞋子等为主,属于越西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企业优先解决当地居家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先后招收近13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户近50人,毛月依莎是其中之一。
毛月依莎住在离越西县城30多公里外的一个彝族村寨,此前曾辗转浙江、广东等多地打工。为照顾家人,她选择回到越西就业。
“每月工资有4000元以上,这样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特别满意。”毛月依莎俊俏的嘴角荡漾着满足的表情。
“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厂房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设备90台,每月能生产鞋子2万双,服装1.5万件,是凉山州体量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越荣服装总经理潘昭明在接受采访时说,采购原材料以及每个月支付工人工资都要40多万元。农行给予企业很大的资金支持,金融活水的滋润让企业不再喊“渴”。
农行越西支行负责人郑建峰介绍,越荣服装自2024年初进入越西,支行关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根据企业发展和资金情况,及时响应企业需求,提供精准金融支持——2024年7月,获知企业在获取政府采购订单后出现资金缺口,主动对接越荣服装,30天内为企业发放“政采e贷”110万元;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初又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

“智慧烟农”提升产业链服务质效
从越西县城出发,走过感恩路,进入终日云雾缭绕的大相岭;翻越大凉山的崇山峻岭,抵达四川盆地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放眼望去,落黄的烟田一片连一片,呈现一幅绿浪金叶织富路的场景。
凉山州是我国重要的烤烟种植区之一,烟叶种植已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承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公司每年回收烟杆1.6万吨,能够为烟农每亩增收100元。”冕宁天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永介绍。
在该公司生产车间,堆积如山的有机肥料正装车待发。“这是利用废弃烟杆生产的有机肥料。此举既解决了烟农头痛的烟杆处理难题,又为烟农带来一定经济收益。”农行冕宁支行客户经理刘为超说。
每年3月至10月是烟草收割季,公司收购烟杆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用以支付烟农。“公司每年支付收购烟杆的费用100多万元。”姜永说,“多亏有金融支持,2018年农行冕宁支行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量身定制信用贷方式,给予30万元信贷资金,解了公司流动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在德昌县麻栗镇,烤烟种植户李强通过线上平台在农行申请了10万元的“惠农网贷—烟农贷”。“我们通过APP平台申请烟农贷款,还能享受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缴费理财等相关服务,真的是既方便又快捷。”李强对农行的服务赞不绝口。
据了解,“烟农一点通”APP是农行凉山分行与凉山州烟草公司合作开发并服务烟草产业的专属业务平台。平台推出全省农行系统内首款农户互联网贷款“惠农网贷—烟农贷”,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同时,在实现对烟农全方位管理的基础上,还提供物资款缴纳、生活缴费、土地流转、劳动用工等一揽子综合服务便利。截至目前,“烟农一点通”平台的注册烟农已达3.88万户;“惠农网贷—烟农贷”已实现对凉山州10个烟叶主产区投放全覆盖,累计支持烟农1783户,投放贷款2.44亿元,其中,在盐源、越西、喜德、普格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累计支持烟农856户,投放贷款1.47亿元。
让“指尖上的非遗”焕发生机
“没想到申请刺绣贷款这么方便,农行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的彝绣绣娘马丽娟感慨道,“普提村的姑娘们个个是刺绣能手,但因为缺少资金,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幸亏银行对彝绣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帮助普提村的彝绣织出彝家共富图。”
彝绣是凉山彝区代代相传的传统刺绣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指尖上的非遗”。创新彝绣专属信贷产品,成为推动彝绣由“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的必然要求。农行凉山分行积极响应昭觉县彝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指导昭觉支行创新推出“惠农—彝绣贷”产品,实现贷款线上申请、随借随还、循环使用,解决了彝绣经营户、绣娘的“融资难”问题。
“我们主动对接县妇联和五大易地扶贫安置点,向昭觉县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的50多名绣娘、彝族服饰文化街60余户商户宣传‘惠农—彝绣贷’产品,收集贷款资料20余户。”农行昭觉支行有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农行凉山分行通过“惠农—彝绣贷”发放贷款287万元,其中,为7名社区绣娘(脱贫户)发放贷款35万元,为15名民族文化街商户发放贷款252万元。
将乡村振兴作为金融服务的“底线任务”
“公司跟农行建立起了良好合作关系,农行西昌支行为公司授信5000万元流动贷款。”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攀西好医生”)财务负责人胡洪丽介绍。
攀西好医生是好医生药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主要产品有“好医生”抗感颗粒、“好医生”康复新液等,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作为凉山本土企业,攀西好医生致力于医药制造、中药材种植养殖和中药饮片生产,以“提供原种、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的方式积极参与凉山州乡村振兴事业。202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亿元、净利润1.12亿元。
凉山州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以来,好医生集团已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在凉山州9个县、22个乡、33个村种植中药材6万亩,带动2.6万户、13.3万多农民增收脱贫,平均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品牌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格局。
“2024年,攀西好医生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项目开工建设,农行四川省分行与凉山分行、西昌市支行三级联动,主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农行西昌市支行分管行长骆静雯在实地调研攀西好医生现场时表示,农行与中国银行组建银团为该项目融资,授信总金额4.253亿元,目前已投放3.5亿元,其中农行投放1.42亿元。项目完全投入生产后预计将年生产康复新液2万吨、抗感颗粒3000吨、胃康灵胶囊300吨、复方黄连素片200吨。
“我们坚持把金融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业务扩面上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新的贡献。”农行凉山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吴良栋说。吕双虎 高渝钦 黄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