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0日电(吴曼曼)近日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眼科学报》2021年第十期封面,是一幅纵横交错的“眼底繁花”,它出品于成都爱迪眼科医院院长胡玉章教授、副主任医师刘鹏飞之手。在一般医生眼里,这就是普通一只眼睛的眼底成像,而在三甲眼科顶尖眼底病专家的视线中,却是“繁华落尽”的伤感。

该期《眼科学报》甫一亮相,就因“封面故事”的诗情画意而被业界广为关注。
这期《眼科学报》的“封面故事”发生在骄阳似火的夏天。那是今年6月11日,一位31岁的男性患者因“双眼视力下降11d,加重6d”,被爱迪眼科收治入院。
经检测,患者右眼眼压10 mmHg;右眼下方角膜可见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细胞(+),玻璃体腔炎性细胞(++),视网膜大量沿血管分布的点片状黄白色渗出坏死病灶,部分融合成片,表面点片状出血斑,呈奶酪番茄酱样改变,部分血管闭塞……随即被胡玉章、刘鹏飞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据刘鹏飞介绍,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致盲性眼底疾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大部分为儿童和青少年。该疾病常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我的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了,总觉得眼前有大片黑影在飘……”患者就诊时描述自己的症状,眼里泛着泪光。
胡玉章回忆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从医四五十年,对各种眼底疾病早已见惯不惊,而患者当时的表情,深深触动着我……”他说,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非常常见的,但是正常人感染了巨细胞病毒是不发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后天获得性CMV视网膜炎,只发生于有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机会感染。
“很不幸,这名患者就是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者。他还年轻,如果就此失去视力,对他来说将加剧不幸……”胡玉章表示。
当晚,胡玉章心绪难平,赋诗记录了他当时的心境——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两泉湛湛春秋水,不复明眸度流年。
令人欣慰的是,在胡玉章、刘鹏飞的精心治疗下,该名患者很快康复出院。
此后,胡玉章指导刘鹏飞将该起病案整理成稿,并为作品冠名《繁华落尽——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于今年8月6日投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期刊《眼科学报》。
一副清晰而沟壑纵横的眼底成像,一首饱含医者仁心的诗篇,一例具有典型意义的医疗个案,这是来自三甲眼科医院的医者情怀。很快,《眼科学报》编辑部采用了《繁华落尽》,2021年第十期以封面发表眼底成像,内页显著位置刊载两位眼科专家对患者的诊断描述,并特别说明: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