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市商业银行:为群众办实事 做有“温度”的银行
2021年11月11日 09: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1日电(陈晓静)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绵阳市商业银行以党建为引领,自上而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工作实践相融合,把为消费者办实事放在首位,把消费者最关心、最迫切要办的事办好办实,真正让消费者满意。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现场。绵商行 供图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现场。绵商行 供图

  消保为民:金融知识普及惠及万家

  在今年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中,绵阳市商业银行以“创新温度责任”切实实现“消保为民”的理念。制作适应不同人群的宣传小视频30余个进行线上推广。各类视频源自员工自创,娱教于乐,非常契合喜欢网上冲浪客户需求。

  该行结合业务知识特长,积极组织宣传小分队走进企业、社区、街道、广场、学校、乡镇开展线下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实现“金融知识普及万里行”,促进“金融知识普及进万家”。将该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做细做实做深。

  据介绍,该行北川支行、平武支行深入山区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惠及更广大群体。

  该行以常态化的金融知识普及、集中宣传、专题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假币、反洗钱、征信知识、怎样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理财知识、存款保险等宣传活动百余场次,切实金融知识宣传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银行业经常被诟病“走不出三尺柜台”,让个别因病等出行不便的人群无法获得金融服务。

  绵阳市商业银行立足“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有温度的银行”,今年落实预约上门服务是该行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惠民举措:79个网点机构仅10个月时间里,就接受因病等出行不便的消费者因挂失、代理支取真实意愿核实、卡激活改密等预约上门服务280余次,平均每个网点因消费者金融服务需求上门服务近4次。

  发扬“端盘子”精神:帮助客户寻回两万元

  10月26日,绵阳市商业银行盐亭支行收到一封来自客户刘先生的感谢信。刘先生在信中高度赞扬了该行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对工作人员祝嘉晗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月18日,刘先生在前往该行办理业务的路上遗失了2万元现金,心急如焚,立即到派出所报案。盐亭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出青年员工祝嘉晗陪同刘先生与派出所民警一起,对经过的街道商铺、路口的监控等进行走访查看,但查寻多天无果,后因工作处理她未再陪同查找。

  周末休息,祝嘉晗主动电话联系刘先生了解查找结果,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对方告知经过几天追踪查询,由于个别路段无监控或处于盲区,派出所也已尽力……听着刘先生极度沮丧的话语,祝嘉晗劝说客户,明天自己休息,愿意陪同客户从民警所述线索中断位置起查看商铺监控是否能发现有用线索。

  第二天,祝嘉晗与刘先生逐一走访临近两条街近20余商户的监控,进行线索收集。查阅了半天,刘先生非常失望决定放弃,祝嘉晗认为所有商铺监控不查看完就是对不住客户,就还有希望。她一个人执着地继续对每一户商户监控进行查阅、甄别。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9个小时后,从一商户的监控中发现了资金怎样遗失和遗失资金去向,及时将此线索反馈派出所。在派出所帮助下,刘先生于10月24日收到2万元已遗失资金。

  一枝一叶总关情。祝嘉晗帮助刘先生后并未向同事或领导提起。客户向支行送感谢信时,支行领导才了解情况并提出对她进行表彰,但她却说:“以‘端盘子’的精神,让接触我行的每一位金融消费者感受到绵商行的温度!”(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