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5日电 (尧欣雨)日前,成都市教科院制定并印发了《成都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中小学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指南》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个宗旨”“两个抓手”及“三大特色”,旨在为成都市中小学各学科作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指导和建议,并切实践行减负提质、营造基础教育良好生态。
“一个宗旨”指立德树人,减负提质。《指南》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减负提质”,贯彻“五育”并举,切实发挥好作业作为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
作业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堂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性、责任心、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完善自身认知结构、技能技巧的同时养成积极的作业态度,在体验作业乐趣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两个抓手”分别指作业设计及作业实施。第一,要科学合理设计作业需要:明确细化作业目标,整体统筹作业体系,精准设计作业内容,优化创新作业类型,技术赋能作业诊断;第二,要精准高效作业实施需要:作业布置恰当适宜,作业批改及时规范,作业讲评精准高效,作业反馈落实到位。
此外,《指南》还包括三大特色。特色一:基于课程视域、凸显素养导向。《指南》指出: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进行作业设计,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与时长,确保作业内容、类型、难度及完成要求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作业设计既要体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又要体现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强调学以致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特色二:立足单元统整,树立系统观念。《指南》指出:倡导教师以单元视角整体设计作业,关注各板块的内容意义以及单元内各板块之间的内在逻辑,统整单元内容,系统设计各学科、各学段序列化作业,树立系统观念。
作业设计要立足整体单元意识,从单元视角整体规划,针对学习内容的目标、重难点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形成完整的作业体系,促进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达成。要关注知识体系、单元目标、课时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及递进性,各课时的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延展性,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
特色三:借助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领。每个学科均需借助丰富典型的案例,强化教学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