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金融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年01月01日 16:4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日电(严心怡 熊瑛竹)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太保产险成立30周年。中国太保产险不忘初心再出发,用“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与集团和总公司步调一致,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金融创新实践。

  党建引领  “太保温度”暖人心

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季正荣一行参观中国太保成都成都党群服务中心。
中国太保集团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季正荣一行参观中国太保成都成都党群服务中心。

  2021年,作为上海市国资委的首家埠外党群服务中心——中国太保成都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中国太保成都党群服务中心是该公司加强区域党建提升党建工作能级的生动实践,不断推动国企党建质量提升,更好地促进埠外企业发展。

  2018年至今,全辖累计与60余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涉及上海国资委系统在蓉企业、当地政府、寿险机构等,行业涉及金融、建筑、新能源、汽车、食品等领域。

  在“党建+”模式的引导下,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建立起具有特色的保险扶贫长效机制,将扶贫工作融入党建工作,形成“党建+扶贫”的工作模式,五年间累积投入扶贫资金678.42万元。这一扶贫成绩得到了业界及上级公司的肯定,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获得四川省银保监会、集团颁发的“金融扶贫工作先进单位”“脱贫攻坚杰出团队”荣誉称号。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该公司继续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服务乡村振兴。

  四川省是生猪养殖大省,但受供求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波动大,养殖户难以获得稳定收入。为助力四川生猪产业发展,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在四川落地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首单。

  “该模式是我们与商业银行、交易所、期货公司、当地政府联合为农户和涉农企业搭建,以保险、期货和融资为依托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为金融扶贫的创新举措,可助力提高企业或农户抗风险能力。”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保险+期货”为9799户次的贫困户提供了2.11亿元的风险保障,为养殖户挽回了472.10万元的经济损失,为四川生猪保产稳供提供助力。

  谋振兴,防返贫,该公司积极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借助“防贫保”项目这一有效载体,持续深化具有特色的保险保障体系。目前“防贫保”累计为全省提供近700亿元风险保额,取得显著成效。

  服务民生  美好生活有保障

门店人员指导老年人使用云门店小程序老年人“关爱版”。
门店人员指导老年人使用云门店小程序老年人“关爱版”。

  “太保温度”,还照进了“银发一族”的心中。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积极响应中国银保监会“切实解决老人困难,结合实际发展特色服务,提升对老年人的帮扶”的号召,为老年客群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服务。

  据了解,针对适老化服务,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推出“长辈服务”专属品牌,开设“长辈专属”服务窗口,安排专人服务,配备各类专属设施,扎实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

  同时,该公司以第五届客户节及重阳节为契机,针对老年朋友,开展了线上直播、线下拜访以及与长辈一起看电影活动,提高老年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公益助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为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在保险服务领域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该公司“云门店”微信小程序为老年人上线“关爱版”模式,字体更大,操作更简洁,帮助老年客户轻松享受安全、便捷的智慧服务。“云门店数字化平台”被中国银行保险报评为“2021年度中国保险业数字化服务卓越案例”。

  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天府广场门店凭借高标准、高质量的适老化、门店接待等服务,得到中国质量万里行门店“顾客满意度AAA达标单位”荣誉称号。该门店经理表示,后续的适老服务中,将把“长辈服务”品牌理念落到实处,强化服务能力、完善服务配置,助力老年客群融入数字化社会,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关注“银发群体”的同时,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因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困难,太保产险了解我的困境后,雪中送炭,和我站在了一起,这种以客户为先的做法让我很感动。”客户李先生拿着一面写有“尽心尽责、服务到位”的锦旗来到中国太保产险分公司,表示感谢。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面对市场竞争,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导向,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带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为目标,持续升级客户满意度。

  科技赋能  智能产险筑华章

凉山州普格县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理赔现场。
凉山州普格县生猪期货价格保险理赔现场。

  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顺应发展大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新动能。

  管理人员通过网格化理赔服务系统“乾坤镜”实时监控查勘员定位、现场任务处理进度

  “理赔+科技”提升体验。车险综改对车险理赔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太保产险积极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打破机构边界,建立理赔服务网格化调度和配置,让服务资源匹配更加精准、利用更加高效、体验更加良好。基于客户和查勘员定位,实现查勘可视、在线可评、轨迹可跟和现场可管,解决现场服务管理难的问题。

  通过网格化理赔服务实现“透明理赔”,给客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透明的理赔模式,让客户能够实时掌握查勘员位置、距离和到达时间;同时随时可以查看案件处理的进展、服务专员的信息和联系方式,并且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发起远程自助服务,开展在线评价、电子签名、上传资料等。

  “除了车险理赔服务‘网格化’,在重大工程的风控方面,我们也在持续探索’保险+‘模式,积极做好数据服务。”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一处在建工程因洪水而严重受损。该公司通过对比出险前后无人机航拍图,锁定受灾范围,通过多波束声呐系统水下查勘技术,对航道淤积情况进行查勘作业,快速精准计算损失,提升了客户体验,获得了客户认可。

  “风控+科技”精准防控。在某大型水电站即将迎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之际,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联合该水电站工程建设部开展水域应急演练,协助该水电站工程建设部夯实应急管理水平,强化应急救援能力,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护航该水电站首台机组顺利发电,也受到客户称赞。

  除了将科技元素融入到理赔及风控领域,提升客户体验外,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还积极地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促进科技创新。

  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针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等企业需求,丰富科技与专利保险产品入库,合作发展相应的保险产品。“科技与专利保险的实施将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发挥分散风险、支持保障的作用,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与此同时,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还积极探索其他领域的可能。近日,太保四川成都中心支公司签发了太保四川首单IDI(建筑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保单。“IDI保单的签订可以填补现行监理制度在质量管控上的不足,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绿色低碳  服务国家战略

管理人员通过网格化理赔服务系统“乾坤镜”实时监控查勘员定位、现场任务处理进度。
管理人员通过网格化理赔服务系统“乾坤镜”实时监控查勘员定位、现场任务处理进度。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积极响应,完善组织结构、梳理工作现状,规划ESG战略行动方案,逐项推进落地。

  “公司坚持打造可持续保险实践示范,坚持专业服务于全面绿色转型,专业服务于民生福祉提升,专业服务于实体经济韧性,专业服务于对外开放提质。”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宣传及推广工作,持续推进地震巨灾项目在省内落地等工作。”

  据了解,2021年,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累计为117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额共计352155.45万元,合计出具保单2225张。

  思变求新  “双城经济”加速度

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持续布局核心业务领域,抢占国内国际双循环行业制高点。

  2021年,该公司实施“两翼齐飞”,将省会中支和四级机构作为增长动能进行重点打造,推进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型,完成省、市两级机构架构落地。并先后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扶贫开发局、省农业农村厅签署合作协议;与重庆市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协议,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全周期保险服务体系。

  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负责人表示,迈步新征程,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集团和总公司要求,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以专业化经营为举措,强化党建引领、加快创新变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再出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