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日报

四川各界人士热议人才工作:让各类人才安心扎根建功立业
2021年12月31日 09:51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12月30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参会人员认真阅读发言材料。记者 肖雨杨 摄

  “过去是人才‘支撑发展’,现在是人才‘引领发展’。”“过去,企业选址看税收等政策,现在更关注有没有人才。”……

  12月30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分组讨论现场,不少与会人员提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四川而言,这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尤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四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为此,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再次明确目标——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引才 要先为人才建好用武之地

  12月23日,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科学城举行成都分院新园区入住启动仪式。在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王嘉图看来,这座中科院在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集聚园区,将成为汇聚人才的平台。

  四川靠什么吸引人才?众多与会者都提到了“事业发展平台”这一要素。

  同一天,天府永兴实验室揭牌,张远航、贺克斌、许唯临等9位国内外院士成为实验室首批领军人才。“这是碳中和领域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表示,想要集聚更多战略性、引领性人才到四川发展,国家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平台等创新平台是重要依托。“说得通俗点,就是要让人才来了有施展才华的地方。”

  杨品华介绍,目前,我省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科研资源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依托。对此,凉山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晓博深有感触:“不是只有大城市才能吸引高层级人才,位于深山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同样吸引了人才的目光。”

  刘晓博表示,凉山的发展相对滞后,引育人才是实现跨越追赶、弯道超车的有力举措,关键是要将科研资源优势转化为吸引人才的创新优势。“凉山州清洁能源丰富,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有集聚创新人才的科研资源优势。同时,凉山提出,要将安宁河谷建设成为中国农业硅谷,也有望吸引农业创新人才集聚。”目前,凉山需要做的就是把各项基础事业建好,积极和高校、国企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让人才来了有用武之地。

  育才 自主培养留得下用得好的人才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聚集高地,除了引才,“自主培养”也是重要途径。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有效调动高校和用人主体两方积极性,特别是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自主培养主阵地作用,涵养创新人才“蓄水池”。

  在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琦看来,高校要通过新的学科或新的科研方向布局,实现人才梯队的合理布局。“举个例子,目前,成都理工大学在地质灾害领域方面的研究居全国甚至全球领先地位。在加固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我们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拓展延伸到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警等其他分支领域,不断增加新的学科,培养更多人才。”黄琦介绍,目前,成都理工大学仅地质灾害学科类大小分支已有十几个团队从事研究工作,其中不乏柔性引进的院士专家等。

  瞄准青年群体,培养后备力量。王嘉图介绍,近年来,中科院成都分院实施了“青年研究员”制度,选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大项目负责人,给任务、压担子、助成长,对拔尖人才开辟绿色晋升通道,突破任职年限、岗位指标等限制,可享受研究员同等待遇。今年,中科院成都分院1000万元规模以上科研项目有58个,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任首席占比达32%。

  为一方发展培养留得下、用得好的人才,不少与会者也提到了“产教融合”的关键作用。

  “三线建设时期,自贡建设了现在的四川轻化工大学,以前是为传统工业培养人才。”自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云介绍,如今把产业发展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自贡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共建了彩灯学院,设置彩灯专业,构建了彩灯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助推自贡“彩灯+”“+彩灯”跨界融合发展。

  “产教融合”发展,宜宾市也在积极探索。“我们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市委人才工作局以及市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通过几年建设,高校从2016年的两所增加到现在的12所;在校大学生从2.5万人增加到8万人。”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静表示。

  用改革激发科研人才活力 让有突出贡献的人“名利双收”

  “希望加大对省属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改革科研立项方式。”……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盼望通过进一步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活力,让更多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名利双收”。

  近年来,全省大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此,参会人士深有感触。“现在,在人才考核评价、岗位设置等方面,高校有了更大权限,选才用才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毅表示,今年全省首次设立“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奖励资金”,成都中医药大学因为人才工作做得好,获得了600万元奖励。

  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需要聚焦难点堵点精准施策,继续深入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在小组讨论会上,不少高校反映,目前在科研平台建设、编制数量、高级职称占比方面,还需更多支持。

  对此,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国贵表示,省委教育工委将结合全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教育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并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创新突破,完善系列配套政策;落实好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提升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我们将持续破除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省人社厅厅长胡斌表示,将通过大力实施人才活力激发行动,破除人才培养、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壁垒,包括“破四唯”“树新标”,构筑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打通优秀青年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

  人才怎么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吕火明建议,要通过完善管理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对科研人员,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来进行管理,而应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吕火明以农业科研领域人才为例,“在具体工作时间和方式上,不能要求他们每天到办公室打卡,因为科研人员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把科研成果搞出来的,而是要到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造。”

  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如何加快构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12月30日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区域布局,加快构建以成都为龙头、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其他市(州)和县(市、区)为基点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适应主干带动引领、多支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探索人才发展路径,形成分工协作、协同高效的区域人才梯队,争做雁阵格局“奋飞者”。

  发挥“头雁效应”

  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极核、我省经济发展主干,聚集了全省近三分之二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一半以上的研发人员,是当仁不让的“头雁”。如何发挥好“头雁”带动作用?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涛介绍,成都正围绕平台孕育人才,积极构筑高能级平台体系,即打造战略科学创新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我们将努力打造全国人才政策创新先行区、重大创新平台承载区、高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造活力区、人才价值生态示范区。”

  同时,成都的目光还对准了稀缺资源——战略人才和海外人才。邓涛表示:“成都有基础、更有责任参与新一轮全球合作与竞争。我们正紧扣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关注到这一点的还有川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体斌,他表示:“川投集团将持续深入实施‘栋梁计划’,启动实施百名新能源人才全球招聘计划,大力引进培养一批新能源、资本运作、行业领军人才,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舞台、更包容的环境,加快把川投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国有企业人才高地。”

  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怀学表示,绵阳将大力实施国防科工人才集聚行动,培养、引进一大批站在国际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战略人才;大力实施国家战略平台铸造行动,积极争取国家在绵阳新布局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实施产业壮大行动,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建好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基地、磁性材料产业园。

  实现“群雁齐飞”

  建好新时代人才强省,需要下好全省一盘棋。如何加快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巴中市委书记何平认为,应围绕产业培育振兴集聚人才。“巴中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培育振兴为主线,加快产业人才集聚、创新人才培养,助力老区后发赶超、振兴发展。”何平告诉记者,下一步巴中将继续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积极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人才发展新格局,用5年时间形成百名高层次人才领航、千名专业人才支撑、万名产业人才集聚态势。

  而在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看来,既要引进人才也要“就地取才”。“学院一方面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打造人才梯队。让更多的人才扎根在南充、成长在南充、收获在南充。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川东北经济区发展。”

  “如何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下沉深度,夯实雁阵格局底部基础,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省乡村振兴局机关党委书记张华林介绍,近年来我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吸引了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中,优秀人才大量回引,班子战斗力显著提升。“根据《四川省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接下来我省还将从人才招引、定向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统筹实施一批重点人才项目,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支持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展翼建功。”张华林说。

  曹澌源 记者 任鸿 刘春华 兰楠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