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0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30日从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获悉,由科学家与社会公众共同调研并撰写的成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于近日对外发布。该研究报告是“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系列活动的初期成果,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联合清流智库实施。

据了解,“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聚焦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川西平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人居模式——林盘,邀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等领域的清流智库专家指导,通过公开招募“公众科学家”,进入到成都市主要水源地社区——郫都区安宁村、临石村、安龙村等地的传统林盘,访问农人眼中的林盘生活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借助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设立的林盘生态综合观测站展开数据分析,通过设立小组研究议题、林盘入户调研、村民茶话会、专家路径和方法指导等形式,引导公众围绕“绿色+低碳+生活”的融合主题,从“全域成都视角+个人具体参与”的形式,探索新的公众科学研究范式。
该项目从2021年10月启动,历时三个月,经过乡村农人与城市居民、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调查、收集、分类、记录和分析数据,结合林盘村民视角的定性归纳与智库专家指导的定量分析,最终形成近100页的初期成果报告。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研究报告分五大章节,从全球气候变化、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与中国碳中和目标建立开展本地行动研究背景,从历史记载、村民阐述和学者定义呈现研究对象——林盘的整体风貌,从政府决策、生态价值、低碳生活、传统经验等角度分析本次公众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核心部分以林盘低碳生活循环图和气象宜居分析量化图展现研究成果,并最终提出林盘的低碳、环保、人文、美学、教育、科普、旅游等多元价值,由此思考的保护、利用和发展相关建议和下一步研究展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