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1日电(伍排勇 孟正凯)“看,今天那群野鸭子又出来活动了,它们一会儿排着队游来游去,一会儿又躲在在岸边嬉戏……。”12月30日,在汶川县映秀镇岷江河畔,三五成群的野鸭游弋在江中,惹得七一映秀中学的师生们争相观望。

据汶川县林草局野保股股长庞蓉介绍,这群落户的野鸭学名叫绿头鸭,是一种长期在野外生存的鸭子。她说,绿头鸭选择在这里落户过冬,说明当地水质好,生态环境好,人为的干扰也小。

近年来,汶川县系统推进“三治岷江”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一河(湖)一策”,设置各级河(湖)长116名、管护员30名、河道警长40名,扎实开展“四项行动”。编制完成全县23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保护区和保留区范围,管护河流654.4公里,保护率达91.8%,积极构建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常态化长效机制。

同时,汶川县采取多样灵活方式宣传传递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把环保理念传递到沿江沿河老百姓心中,倡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江河环境治理中来,随着不断地努力,汶川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许多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高的动物飞禽也纷纷选择落户汶川,在岷江河流域“安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