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31日电(王爵 杨小青)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铁工务段副段长赖乾涛一行代表集团公司,向隆昌市政府赠送锦旗和感谢信,高度肯定隆昌市高铁沿线外部环境治理工作,认为隆昌市的治理成效在内江市属第一,在全省亦名列前茅。

近年来,隆昌市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内江市关于加强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安全治理工作要求,坚持“路地结合、整体联动、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原则,辖区各级党委、政府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查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管控力度,强力、高效、常态推进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治理。截至目前,共消除安全隐患441个并经铁路部门验收认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双线”联动,拓宽宣传维度

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该市公安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各镇(街道)积极开展爱路护路宣传。采取入户发放铁路法规资料、会同沿线派出所到校宣讲、签订爱路护路协议、制作爱路护路横幅标语和墙报、宣传车沿线宣传、村村响播放《爱路护路十二条》音频、家校沟通教育等方式,线上+线下开展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治理宣传。截至目前,共发放资料30000份、举办法制讲座20场、签订重点户爱路护路协议130份、制作横幅标语56条、设计爱路护路墙报18期、设置警示牌56处、安装沿线防护网9公里、家校沟通宣传教育20000余人,沿线群众教育率达99%,营造了“全民爱路、依法护路”良好氛围。
高效协作,深化共治力度

隆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铁路环境股,积极对接铁路部门,打破政府部门与铁路部门的行业壁垒,建立隆昌市与铁路工务段、桥路车间与镇(街道)、工区与村社的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双段长11名,实现隐患治理信息互通、技术互补、资源共享;成立治理工作领导、爱路护路宣传、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调、安全隐患治理5个组,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派出专人到铁路部门学习巡查方法、技术标准等内容;强化11个铁路部门,12个市级部门、镇(街道)业务对接,采取联合巡线、实地勘察、现场督导,合力高效推进安全隐患治理,做到人员、组织、责任、经费到位。截至目前,召开联席会议11次,开展业务对接169次,联合巡查、现场督察67次。
全域梳理,延展排查密度

铁路部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天燃气公司、镇(街道)等部门联合,在隆昌市48.08公里无辅道的铁路线上,克服丛林、陡坡、沟壑、河流等复杂环境,全程徒步巡线、现场勘查,对铁路沿线用地红线范围、安全保护区的违法建筑、铁皮围挡、彩钢瓦屋顶、塑料棚、危险树竹等全域梳理、登记,做到全市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底数清、无盲区。截至目前,组织排查人员612人,勘察协调83次,排查48.08公里铁路沿线28次,覆盖全市6个镇(街道)、17个村(社区),共同认定安全隐患6大类441处。
一点一策,细化清单标度
针对排查出的6大类441处安全隐患,按安全区和控制区、高风险隐患和低风险隐患分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区域,制定防撞护栏增设、屋面加固等整改措施441条,细化施工措施,严格技术参数,做到一般隐患立即改,复杂隐患限期改,确保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同时实现群众矛盾化解到位、思想教育到位,争取群众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共同参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常态维护。
建章立制,上升治理高度
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措施、定考核”,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抓核实、逐一抓整改、点对点销号;采取走村入户、院坝会等方式,收集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治理意见建议,积极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妥善解决28户群众合理诉求;建立健全隐患整改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推进会,实行工作动态日报告、周通报、旬小结。目前441处隐患全部整改销号,其中拆除违规彩钢棚3处、新建防护栏1处、更换顶棚材料13处、加固屋面50处,整治漂浮物85处、上跨并行19处、违堆违建违占5处、非法过道228处、倒落侵限15处、危树危竹23处。(完)